第四百八十七章 未來臂助(1 / 2)

大明第一太子 夜星月語 4197 字 10個月前

說起來朱標還記得馮國用的長相呢,朱元璋打下集慶後改名應天,設立了天興建康翼大元帥府,馮國用畢竟是老朱的心腹謀主,經常出入其中。

那時候朱元璋常在外麵東征西戰,若是難得沒有出去,就很粘著兒子,晚來得子稀罕的很,恨不得時時刻刻看著流口水打奶嗝的朱標,常抱著他接見將帥們。

朱標記的馮國用其人長得倒是不怎麼好看,山羊須身材消瘦,常年儒冠儒服,氣度倒是不錯,溫文爾雅,但總有股沐猴而冠的感覺。

其實朱標那時候不認識他,畢竟馮國用也沒有徐達常遇春李善長等人有名氣,隻是詫異於此人如此之醜,為何能還能在老朱麵前散發出如此強烈的自信,所以印象深刻……

此後馮國用協同諸將接連攻取鎮江、丹陽、寧國、泰興、宜興,又隨朱元璋征討金華,進攻紹興,累功升至親軍都指揮使,期間不少將帥都受過他的恩惠,比如徐達就曾言欠他一條命。

隻可惜英年早逝,在參與紹興之役時,馮國用因暴病死於軍中,年僅三十六歲,朱元璋為之痛哭,於雞籠山築壇來祭奠他,後繪像於功臣廟,位列第八,開國後追封為郢國公。

此人死的實在有些早,正是朱元璋大展宏圖的關鍵時期,也是將帥們立功的重要時期,否則無論從資曆或者才能來說,其地位排名都絕不應該僅僅是第八,可見時也命也……

如此情況之下,馮國用的遺澤就落到了其弟馮勝身上,襲其官職,典掌親軍,畢竟那時候馮城年幼,不足以接收其父的部將,而馮勝也是一代英才,繼往開來立功不斷。

開國後馮城襲爵郢國公,宋國公馮勝也上奏朝廷希望等自己百年之後,宋國公之爵當由馮城嫡次子承襲,朱元璋允之。

說起來馮城還婉拒過郢國公之爵,估計也是怕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門兩國公確實有些太顯赫了,隻不過被朱元璋駁回了,畢竟那時候他們父子倆的打算就是廣封爵位,以觀後效。

而且老朱確實對死去的老第兄們有感情,加上馮國用也是淮西人,所以就造成馮城在勳貴當中的特殊地位。

按理說他走在徐允恭前麵也是應該的,畢竟徐允恭常茂等人雖然是世子,但也沒襲爵,終究是個小輩,而馮城已經是郢國公了,就是去見中山王府也得徐達親自接待陪同,現在卻甘居末位,可見其人低調謙遜。

馮城旁邊就是鄧鎮了,衛國公鄧愈之子,亦然是頂級勳貴子弟,隻是與周圍這幾位相比,那就相形見拙了。

六人規矩的走到朱標書案前方下跪行禮:“臣等參見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朱標應了一聲後說道:“免禮起身吧,劉瑾去搬來幾個凳子。”

劉瑾應諾一聲,周遭的宮女太監已經忙活起來,而起身的幾個又再次謝過,朱標瞧著他們的衣服說道:“看來是剛下卯就過來了,本宮記得你們幾個除了李祺在中書省之外,其餘的都在大都督府掛職吧。”

徐允恭看了眼馮城見他沒有開口的意思就當先回答道:“正是,李兄在中書省任員外郎,我等四人都是在大都督府掛都事經曆的職,馮兄則是任大都督僉事。”

員外郎以及經曆都事皆是六七品的小官職,馮城的都督僉事則是正二品的官職,當然了,這都是實職,若是說虛職,那他們除了馮城各個都頂著從三品輕車都尉的銜兒。

這時候凳子也搬來了,劉瑾揮手讓殿內伺候的宮女太監們退下,隻留下了義子劉安與他在殿內伺候茶水。

朱標點點頭後說道:“入秋有段時候了,大都督府可有商議過北方軍情?”

這問題就涉及到徐允恭幾人的盲點了,他們雖在大都督掛職,不過平日都是在城內城外軍營當中練兵,或者負責值守巡查的工作,大都督府衙內開會也不是現在的他們能參與進去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