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戲弄完也該上正菜了,明升陪著朱標走進入禦馬監,遠遠的朱標的目光就被一匹高壯無比的白馬吸引,不需要什麼伯樂,隻要是長了眼睛的人一望之下就可確定這是一匹神駒。
實在是它太醒目太神駿了,哪怕是在大明的禦馬監,哪怕是在眾多寶馬名駒之間也是猶如鶴立雞群一般,高昂靈動的頭顱警惕地觀望著來人。
禦馬監的馬都關在馬槽裡麵,此時場地內的隻有十匹馬,顏色各異嘶鳴不斷,其中九匹都以上了鞍韁,唯有最中間那匹身無餘物被一群侍從圍在中間小心安撫。
那馬見來人眾多抬蹄嘶吼一聲,整個禦馬監所以的馬匹都安靜了,它周圍的馬匹不顧旁人的拉拽俯首四散奔逃。
萬馬為之辟易,韉勒不可近,近輒作人立而吼,威儀赫赫神武不凡,這場景就連朱標都忍不住咂舌不已,禦馬監的官員也都是一個樣子,膛目結舌。
朱標從來都不是一個多喜愛馬匹的人,宮中多禦馬,高麗蒙古等各處年年都有上等名駒進貢,但他都懶得看一眼,可在這瞬間就忍不住心動了,應該說是個男人都會想要征服如此神駿。
明升的叔父見此也終於鬆了口氣恭敬的在旁說道:“啟稟太子殿下,此馬生於洪武元年冬,是兩山中的養龍坑所出,傳言養龍坑泓淳裔深,開闔靈氣,而蛟龍實藏其下。”
“當春日始和,物情酣暢,土人立柳坑畔,擇牝馬之貞者係之……必獲龍駒焉!”
所謂養龍坑在唐宋時期為水東宋氏附屬功州地,元代被水西土司侵占,元末明玉珍建立大夏又歸夏國,而今名義上歸附到了大明。
朱標忍不住問道:“此馬甚高,具體如何?”
“身長十有一尺,首高九尺,尾之高比首而殺其二尺,有肉隱起項下,約厚五分,廣三寸餘,貫膺絡腹,至尾閭而止。”
太高了,明朝一尺是什麼概念,換算到後世約31厘米,這匹馬競然體長近三米半首高也有近兩米八,真真不像是人間之馬,其餘馬匹在它身旁就宛如幼駒一般。
朱標也已經想起來了,這匹馬也是青史留名的,是與獅子驄照夜白的盧絕影等齊名的飛躍峰,正是明升所獻,宋濂作《天馬讚》後來楊慎也作過《養龍坑飛越峰天馬歌》。
由此種種既可知此馬何等神駿,朱標回頭對剛趕回來的劉瑾說道:“去請聖上過來,上天降此英物,又經歸義候獻上,即可知所寶惟賢,則邇人安。”
劉瑾應諾一聲立刻退去,一旁的明家人欣喜不已,不枉他們精心籌備了這麼久,如果聖上也欣然接受,那麼於情於理都不好針對他們了,明家也可以真正的在大明繁衍生息了。
朱標忍不住同身旁的明升交談了起來:“此等神駒恐怕也不是常有的吧?”
明升也是鄭重的回答道:“養龍坑自古多出名駒,也就是水西馬,但一般的水西馬也就體高也就三尺半有餘,如此神駿的恐怕也是數百年難得一遇,傳聞此馬出生時便極為不凡,水西土司作為禮物獻上……”
朱標後麵問的就不是馬匹了,而是關於貴州土司的情況了,貴州一帶唐、宋、元諸朝均以土司羈縻,自治自立。
如今雖然夏國投降,但貴州土司依舊沒有徹底向大明稱臣的意思,還是在不斷的討價還價,希望維持自身自治自立的局麵,甚至還有同雲南粱王結盟以抗大明的意向。
四大土司家族心思各異,朝廷派劉伯溫去巴蜀還留湯和統兵鎮守就是為了進一步向貴州土司們施壓。
貴州情況複雜,除了四大土司之外還有大大小小數百個土司,土司之外又有無數紮寨自保的少數民族,民族成分複雜各族勢力之間時常因利益相互搏殺。
那邊相當排外,大明派遣了不少暗探過去,十去九不歸,寨民土司殺人掠貨簡直是習以為常的事情,種種條件之下,大明得到的情報並不多。
但是貴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和兩湖地區通往西南地區以及中南半島的重要通道,無論是商旅使節還是軍隊,想要南下到雲南以及中南半島,在不經過貴州地區的情況下,要麼通過巴蜀地區直下雲南,要麼從湖廣地區穿越廣西,
但是走這兩條通道繞過貴州,都會拉長路線和補給距離,大明最缺的就是補給,想要跋山涉水平定盤踞雲南的梁王和大理段氏絕不是輕鬆的,派遣的將士多了補給供應不上,少了還打不過。
如果控製了貴州地區,那麼中原王朝就有了一個掌控西南各省的穩固戰略支點,極大地縮短了補給距離,對於收複雲南控製和穩定川滇桂地區都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