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仲父之願(2 / 2)

救世秦皇 塵心追月 5937 字 9個月前

”關於此事,以前也曾聽父王提起幾次。“嬴政說道。

呂不韋點點頭,繼續說道:“當年,老臣用儘渾身解數幫助你父王回到秦國,還做上了太子之位。你父王即位後,便命老臣為相。吾二人本想大展拳腳,施展抱負。怎奈,你父王英年早逝。他臨終前,將你托付給老臣,並且傳位於你,還囑托老臣,儘吾之所能輔佐王上。”

“因王上年幼,恐被奸人所害,老臣才不敢將王權交與王上。有什麼危險,得罪什麼權貴,也都有老臣擔負。”

“所以說,老臣是為王上而活,王上的心願,即是老臣的心願,王上的誌向即是老臣的誌向。此乃老臣的肺腑之言,並無不實啊。”

“哈哈。”聽了呂不韋的講述,嬴政笑了起來。

“如此甚好。那咱們共同努力,實現寡人,先王,先祖的心願和目標。”嬴政說道。

“王上,想要一統天下,光有想法可不行。”說完,呂不韋從懷裡拿出一卷書簡。

“此書名曰《戰六國策》,是荀子的弟子李斯所著。昨日,李斯來老臣的府邸拜會老臣,獻上了這部書籍,稱是其畢生之作。老臣已通讀此書,覺得此書確實對以後可能麵對的戰局有利,所以特獻於王上。”呂不韋說道。

“哦?拿給寡人瞧瞧。”嬴政麵色平靜,接過書簡,暗歎李斯下的一手的好棋。

一部對他來講,已經無關緊要的書籍,幫助李斯進了呂府,獲得了呂不韋的信任,又試探出了呂不韋的心思。

嬴政心裡麵想道:“如果他藏而不露,那他的心思就另當彆論了,看來還要試他一試。”

呂不韋說道:“老臣欣賞李斯的才華,已暫將他留在府中。而老臣想到王上既已成年,應有一年紀相仿,且才華出眾的學士陪同王上讀書,不如,就讓李斯來伴讀,可否?”

“仲父教導寡人讀書已經七年了,為何突然要換其他人呢?”嬴政故意問道。

“王上已成年了嘛,禮法上,已經無人可教導王上,隻可由人陪同讀書。”呂不韋說道,“李斯才華出眾,不如讓他先試試,如果王上不滿意,老臣再換其他人便是。”

“仲父是說,為寡人另擇陪同讀書之人,是因為寡人已然成年,是嗎?”嬴政語氣溫和地問道。

“正是。”呂不韋回答。

“那仲父的意思是,寡人其實已經成年,隻是未行冠禮而已,其他的都跟成年人無異,是這樣嗎?”嬴政有些孩子氣的問道。

“是這樣的,王上。”呂不韋說道。

嬴政問道:“那祭祖儀式,和春獵的活動,可是正常舉行?”

“自然是正常舉行。”呂不韋說道。

嬴政聲音有些低沉地說道:“祭祖,春獵正常舉行,冠禮卻不舉行,在禮法上行不行的通,還請仲父指教。”

呂不韋搖了搖頭,歎道:“禮法上自然是應該一並舉行的。但冠禮並非不舉行,隻是延遲而已。但祭祖乃是王室的頭等大事,卻推遲不得,所以,老臣覺得,時間上間隔一些,也未嘗不可。”

“好吧。”嬴政說道,“既然仲父覺得妥當,那便如此安排便是。”

呂不韋拱手道:“諸事還請王上安心。”

“那既然仲父以後可能不再教導寡人了,寡人還有個問題想請教仲父。”嬴政說道。

“王上請講。”呂不韋說道。

“仲父可知……‘九鼎’否?”嬴政一臉懵懂的問道。

“王上問的,可是‘華夏九鼎’?”呂不韋很是驚訝,他沒想到嬴政會突然問這個,聲調也有些提高。

“不錯,正是‘華夏九鼎’。”嬴政笑著說道,“聽聞九鼎就在秦國,是仲父滅了大周朝,捋回來的。”

“王上,確有此事。”呂不韋停頓了一下說道,“就在去年,老臣帶兵出征,當時以少敵多,無奈用計繞道大周,取了周王都,遣散了周王室,劫回了九鼎。滅大周,是天下大事,各國皆知。但各國亦知大周氣數已儘,隻是滅在誰的手裡的問題。各國均不肯行這名義上的不忠之事,所以使得周王室多維持了百十年。老臣的這一舉動,反而順應了各國的心思,故而無人出兵發難。但是,九鼎不同,九鼎象征了九州大地,代表的是帝王之威,各國均想取之。所以劫回九鼎之事,被老臣隱匿下來,隻有少數幾人知道。既然王上已經聽說,很可能消息已經泄露,不久可能又會起戰事。”

“九鼎現在何處?”嬴政問道。

“就在老臣府邸,老臣怕其它地方不安全,所以藏於地宮中,本想在王上行冠禮之後再交於王上定奪,既然王上已知其情,那王上看,九鼎該如何處置?”呂不韋問道。

“還是不要聲張的好,就還放在你那裡吧。改日得閒,寡人去觀摩觀摩,開開眼界。”嬴政嚴肅地說道。

呂不韋點了點頭。

嬴政麵色微冷,看著呂不韋,說道:“寡人還以為仲父會有什麼其它的偉大誌願,所以才將九鼎隱藏起來。”

呂不韋猛抬起頭,麵露驚恐與憤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