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有人跟蹤(2 / 2)

救世秦皇 塵心追月 6744 字 9個月前

嬴政繼續往前走著,說道:“眾賓客所議之題比較隨性,都是找自己比較專長的方麵來說,這樣既有失公允,還不好控製局麵。寡人覺得,每天的議題,應由府內提出,見解出眾者,則可以給予獎賞。”

呂不韋點了點頭,跟著嬴政向前走。

“眾門客在討論時,不乏有新鮮的想法或者獨到的見解,而府內並無記事在旁記錄成文字,這樣,受益的隻是賓客,而非府上。若將眾賓客所言整理出來,再交由仲父,相信會對仲父,以及大秦很有益處。”嬴政說道。

“王上提醒的是,老臣回去選兩個記事,將賓客們所述都記載入冊。”呂不韋受到嬴政的提醒,顯得十分歡喜。

若是不將眾學士的見解記錄下來,那麼當時在場的人的確受益了,不在場的人卻什麼也得不到,呂不韋那麼忙,當然會錯過很多學士的高明見解。

“仲父,寡人還有一個想法。”嬴政看了看呂不韋,說道,“這種論道的形式非常好,但參與的人員僅限於相府之中,最終受益的,也最多隻是相府。寡人的意願,是讓秦國受益,讓整個天下受益。”

“這個……”呂不韋麵露難色。

“仲父放心。”嬴政笑了笑,說道,“寡人不是讓你貢獻出賓客或是開放府門,而是想以王室的名義將類似的論道館開設到府外,在鹹陽城對外開放,廣招天下有識之士,共同論道,論及天下大事。”

“王上聖明。這一點,老臣卻沒有想到。”呂不韋拱手說道。

呂不韋以為嬴政是想讓他將內府中的論道館挪到府外去,所以很是猶豫。但聽到是在城內另外開設論道館,府內的人員不動,便欣然了。

“那這件事還有勞仲父去辦了。”嬴政說道。

“老臣領王命。”呂不韋說道,“明日,老臣便劃撥庫銀,籌辦在城中開設論道館之事。”

兩人又將“論道館”的開辦細節討論了一下,不知不覺間,已經走到了外府的大門。

嬴政見到了門前,說道:“時候也不早了,又下了雪,仲父就不必送了,寡人從外府門回宮,還請仲父將內府門前寡人來時乘坐的馬車送回宮中。”

“請王上在此稍候,老臣用車馬送王上回宮。”呂不韋說道。

“不必了,寡人想要走一走,也方便觀賞觀賞這雪景。”嬴政說道。

也不等呂不韋再客套什麼,嬴政徑直走出了外府大門。

呂不韋一直送出了很遠,才被嬴政勸了回去。秦王來他家裡做客,豈能不送的遠一些,送回宮中也是應該,隻是嬴政不想他再跟著罷了。

雪花輕飄飄的在空中飄舞,路上的行人越來越少。天氣並不寒冷,雪花落化在臉上,並不感覺難受,反而有些舒服的感覺,春天很近了。

嬴政安排呂不韋在城內開設論道館是有深層意義的,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招募人才。

還有一個問題嬴政必須要考慮,那就是新的“論道館”由誰來管理。不管是用誰,他都不希望用的是呂府的人。

沒走出多遠,嬴政從論道館的思緒中走出來,又一頭紮進九鼎的思緒中。

華夏九鼎肯定還有很多秘密是沒有被發現的。

它們是如何被製作出來的,又是何人所造?

製作它們的人是一個人,還是多個人?

除了九鼎,他們還製作了什麼?

製造九鼎的目的又是什麼,九鼎會起到什麼作用?

這一連串的問題,想的嬴政有些頭暈,想要調查個一二,卻又不知從何入手。

忽然,嬴政想到一個人——為他提供九鼎線索的李斯。

嬴政心道:李斯會不會知道些什麼,他曾說過,如果有機緣,嬴政自己會揭開九鼎的奧秘。

嬴政決定回宮去問一問李斯,看看李斯有沒有什麼高深的見解。

而也是因為想到了李斯,嬴政心裡剛才關於論道館的主管人選便也有了眉目。

嬴政和三更拐過了一處牆角,三更突然湊了上來,低聲說道:“王上,有人跟蹤咱們。”

嬴政頓時警惕了起來,腦海中也將那些思緒清理了出去,略有些緊張地問道:“有幾個?可知是何人?”

“僅有一人。”三更低聲說道,“年歲不大,看樣子不像是有功夫在身的,並無太大威脅。”

“哦,那就不一定是刺客。”嬴政心安了些,說道,“寡人在這等著,你去把他帶過來。”

“王上一個人在此,如果那人有同夥怎麼辦,很可能是用人把吾吸引開了,然後他們再暗中出手。”三更雖是個習武之人,但粗中帶細,考慮周全。

“不要緊,你以最快的速度奔向跟蹤的那個人,他即使有同夥,見此情形也不敢輕舉妄動。”嬴政說道,“若有人行刺,寡人若不敵,往你所在的方向跑就是了。”

三更拱手,表示遵命,然後將手中佩劍交給嬴政。“王上小心。”

說罷,三更便飛身向後方奔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