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岐山聖地(2 / 2)

救世秦皇 塵心追月 7120 字 9個月前

眾人皆拜,齊聲高喊:“共佑大秦,萬世永昌!”

那流星是不是巧合,有沒有天佑之意,嬴政不知道。

但這麼好的收攏人心的機會,嬴政豈肯放過。

跪拜之後,天祭繼續,還有幾個步驟沒有完成。

而眾人的臉上,明顯比剛開始的時候更加肅然。

儀式完畢,嬴政傳命下去,將祭祀剩下的牛羊等全部宰殺,犒賞全部將士。

天色暗下,篝火燃起,將士們都忙碌著。有的宰殺牲畜,有的剝皮割肉,有的拾柴生火,有的抬酒分發。

自古以來,不是因為節日而祭祀,而是每次祭祀都像是一次節日,每年的固定祭祀時間,便久而久之形成了節日。

這次多年不曾舉行的天祭,更是一次大型的節日。

陪同嬴政左右的,自然是南蘇,胡羽兩位公主。

美人作陪,嬴政想不多喝幾杯都不行。

眾將士把酒言歡,開懷暢飲,還有很多跳起家鄉的舞蹈。

第二天,嬴政下令全軍修整一天。

並不是所有參加天祭的人員都去進行狩獵。王室宗族的長者,和一些文臣是可以不參與狩獵的。嬴政讓一部分不參與狩獵的人,先回鹹陽。並且劃撥出五千人馬,進行護送。

第三天,辭彆了太後趙姬,嬴政帶領一甘人等向著岐山出發。

曆代以來,王室的大型狩獵活動,大多都在岐山進行。如此華夏名山,既然在秦國境內,當然就要在此狩獵,要知道這是西周時期的王族傳統。

路途不是很遙遠,但道路卻不是很好走。

嫩綠的草芽已經從地裡鑽了出來,樹枝也點綴了星星點點的葉芽,春天的氣息濃鬱了很多。

經過了漫長的冬季,獸禽紛紛出洞覓食。此時便是狩獵的最佳時期,隻不過所獵之物,大多都非常瘦小。

剛開始,嬴政騎馬前行,走了一段,便坐回到馬車裡,又將李斯叫了過來,同坐一輛車。

“先生此次出行,可勞累否?”嬴政問道。

“回王上。”李斯拱手說道,“草民本就遊曆各國,並不感覺疲憊。”

嬴政點點頭問道:“先生可曾來過岐山?”

李斯笑著說道:“草民確曾來過幾次。”

“哦?”嬴政說道,“寡人卻不曾來過。還勞煩請先生這個外鄉人給寡人這個本鄉人,講講岐山的情況。”

“王上不曾來過?”李斯問道。

“平日的狩獵,幾乎都在鹹陽的周圍。”嬴政說道,“岐山,確實不曾來過。”

“王上可知,嬴氏先祖,為何要定於此山為狩獵之地?”李斯問道。

“寡人一問你什麼問題,你就反問於寡人。”嬴政搖搖頭,笑道。

李斯說道:“大周王室興起於岐山,後來推翻商紂,建立大周,而狩獵的傳統也保留在岐山之地。而秦國自攻克了犬戎之後,便將大周的狩獵傳統延續下來。”

“這些寡人是知道的。”嬴政說道。

“王上可知,岐山有華夏聖山之名?”李斯問道。

“哦?聖山。”嬴政顯然沒聽說過。

“不錯,此名顯有人知。”李斯說道。

“為何顯有人知?”嬴政繼續問道。

李斯說道:“據傳說,炎帝與黃帝的出生地,均在此山。二人在此山成長,亦在此山發跡。若無此二人,如今的華夏,可能並非一個國家,也就沒有炎黃子孫這一族群的概念。”

“這個寡人到是有聽說過。”嬴政說道,“難道這便是岐山可以稱之為聖山的原因?”

“王上,可以仔細思考一下原因。”李斯說道,“炎帝,善於用火,故而人稱炎帝,為五帝之首,另一說神農與炎帝是同一人,其尋遍天下糧食,藥材,並且教會世人如何種植,采摘,從而使得世人從改變了世人茹毛飲血的生活狀態。其所著的《百草經》,更是曠世奇作,隻可惜,世間隻留有小部分的殘卷。”

嬴政很認真地聽著,心中有疑問,但並未打斷李斯。

李斯接著說道:“而黃帝,能爭善戰,更善於用人,就連炎帝的後人也不是其對手,從而一統華夏各部族。黃帝對人自身的研究也達到了世人難以想象的程度,所著的《黃帝經》,亦是隻有殘卷留於世,便使得世代的醫者受益無窮。”

“炎帝與黃帝乃吾華夏之父,卻是奇人也。”嬴政感慨地說道。

“在草民看來,可並非奇人那麼簡單。”李斯說道。

“哦?先生是何意。”嬴政問道。

“王上可還記得與草民探討九鼎之事?”李斯悠悠地說道,“既然九鼎可能為天物,那神農與黃帝,誰又能斷定沒有接觸過天人,或者天物呢?”

一句反問讓嬴政啞口無言。

是啊,誰敢斷言這種事。

“草民感覺,就神農與黃帝的才能與學識,絕非自身領悟所獲,而單就兩部典籍而言,亦絕非凡物。”李斯篤定地說道。

“你的意思是說,是有高人指點?”嬴政驚訝的問道。

“在這岐山之中,有所奇遇也不無可能。”李斯說道,“此間之秘,少有人知,定不是凡山。”

嬴政點點頭,目光看向了岐山的方向,思緒也隨之飄向那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