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提前盤下了一個西城門外的窯廠,那些兵俑,也被李斯安置在這裡,這些工匠,便會被安排在這裡。
其實上一波,也就是正在修建古承宮的那批工匠,嬴政便想這樣做,讓他們脫離呂不韋的控製。怎奈呂文、呂武一直在監工,隻好等工程完畢之後再說了。
送走了眾工匠,嬴政回到了書房的內室。
打開暗格,拿出了那本《農糧經》,仔細研讀起來。
《農糧經》有一些文字,嬴政是看得懂的,但大部分文字與秦字不同。看不懂的字裡麵也有與秦字很相近的,但隻靠猜測,顯然是不行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長達數百年的分裂局麵,導致了商朝或者更久遠的文字,逐漸演化成各國帶有不同地域特點,在局部進行小範圍傳播的文字。
秦文也不例外,經過幾百年的演化,形成了很多秦國獨有的文字,而嬴政所學得的,正是這種演化之後的文字,這部《農糧經》,以及《易經》中的文字,才是真正的華夏文。
文字的統一,勢在必行。
因為文字的不同,將會造成文明傳承的不同。各國之間無法用文字進行正常交流,久而久之,則會真正的變成幾個陌生的國家,華夏必然分裂。
打定了主意,嬴政將《易經》上部也拿了出來,然後整理了一下書桌。
嬴政走出門外,命趙高去取一些綢緞。
不多時,趙高捧著兩卷白色的綢緞交給嬴政。
嬴政拿著綢緞進了內室,然後打開,將綢緞鋪在書桌上。
嬴政在綢緞的最上方橫著寫上了秦、楚、趙、魏、韓、齊、燕,周幾個字。然後按照發音的順序,將秦國的所有文字都豎排地寫在了第一排,也就是標有秦的下麵。
嬴政要做一個華夏字庫,這樣不管哪國的某個字與《易經》中的某個字對應上,他便會根據這個字庫的表格找到相應的秦文,從而了解這個字的各國寫法,以及所對應的上古符號。
看起來繁瑣,但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
這一寫就是兩天,除了吃飯,睡覺,嬴政都在忙於此事。
這一天,剛用過早膳,趙高便從外麵走進來,拱手說道:“王上,奴臣見王上忙碌了兩天了,不知奴臣有什麼可以代勞之處,以替王上分憂。”
嬴政想了一想,說道:“寡人這兩天整理一下秦國的所有文字,是按發音排序的,還有一小部分沒有弄完,你替寡人補上吧,然後核對一下有沒有遺漏的文字。最後,將趙文的那一排,對應前麵的秦文,寫好。”
趙高拱手說道:“奴臣遵王命。”
與《易經》比對的部分已經完成了,如今隻是完善華夏字庫便可,所以這個工作,讓趙高完成就行了。
這時,從外麵走到門口一個小太監,拱手尖聲說道:“稟王上,南蘇公主請見。”
“哦?快快有請。”嬴政急聲說道。
嬴政幾天不見南蘇公主,有些想念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是嬴政想起了上次南蘇公主說送消息回楚國的事,想必是有眉目了。
南蘇公主邁著婀娜的步伐走進外門,深情款款輕身一拜:“南蘇見過王上。”
“公主不必多禮。”嬴政上前將南蘇公主扶起。
麵對未來的夫君,南蘇公主的臉上泛起了一絲嬌羞,輕聲說道:“王上,南蘇此次前來,是有事稟告。”
“讓寡人猜一猜,是何事。”嬴政故作思索的表情,“可是你父王有所回複?”
南蘇公主點點頭,說道:“王上猜的沒錯,父王回複了消息。”
“不知楚王,他怎麼說的。”嬴政問道。
“父王痛罵了魏國的不義之舉,還要發兵征討魏國。”南蘇公主說道,“後來聽說王上已經派兵出征,便消了些火氣。”
嬴政笑著點點頭,楚王的反應在他的意料之中。
南蘇公主接著說道:“父王還說,楚國大軍隨時在楚魏交界進行策應,若秦國勝,則按兵不動;若秦國敗,則出兵阻擊,最起碼,也要保證長安君的安全。”
“這樣也好。”嬴政說道,“請公主在這裡等寡人一下。”
說罷,嬴政起身進了內室。
出來的時候,嬴政的手中拿著一排竹簡。
嬴政坐到南蘇公主身邊,展開竹簡,指著上麵的字問道:“公主可識得這些字?”
南蘇公主看了一遍,說道:“有的識得,但大多數識不得。”
“哪個你識得,指給寡人看看。”嬴政說道。
南蘇公主依此指出了她認識的字,這些字都是楚文。
嬴政看著南蘇公主圈出來的楚文,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麼,便向門外喊道:“趙高。”
趙高進門拱手說道:“王上,奴臣在。”
“過來看一看,這個字,你可認得。”嬴政一本正經地說道。
“是,王上。”趙高走到嬴政跟前,看著嬴政指著的這個字。
“這個……”趙高皺了皺眉,說道,“應該是個‘馬’字。”
“嗬嗬……”南蘇公主沒忍住,笑出了聲。
“你呀,不知道就彆亂說。”嬴政看見南蘇公主笑了,很是開心,調侃趙高道,“這是個‘鹿’字,是楚文!”
“王上教訓的是,以後奴臣不識得的,一定不會亂說了。”趙高尷尬地說道。
看著趙高的表情,嬴政與南蘇公主一起大笑了起來。
孰不知,嬴政為了逗笑南蘇公主而調侃趙高的這一舉動,卻被後世所曲解,使趙高背負了千古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