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平步青雲(2 / 2)

救世秦皇 塵心追月 6749 字 10個月前

“臣遵王命。”嬴成與王賁拱手應道。

“蒙恬。”嬴政又喊道。

蒙恬沒想到嬴政竟還會念到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才應聲道:“臣在。”

“雖然寡人說,不會派蒙家遠赴疆場,但這鹹陽城,一樣會有一個大仗要打。”嬴政說道。

“鹹陽城?”蒙恬疑惑道。

嬴政點了點頭說道:“雖然昨日抓回了一些散播謠言者,但想必還會有漏網之魚,定要全力緝拿。而且,百姓並不知道真相,說三道四的肯定大有人在,所以,一定要區分清哪些是細作,哪些是愛傳閒話的百姓,不要冤枉了好人。然後,將滴血認親的事,告知於天下百姓。”

蒙恬拱手說道:“臣領王命。”

嬴政轉頭看向寧公:“寧公,若成嬌被王翦將軍活捉帶回,您看該如何處置?”

寧公本想為成嬌求情,但叛國通敵是大罪,誰求情,都會有同謀的嫌疑。

寧公看了看殤老,起身說道:“於公來講,王上將其怎樣處置都不為過;於私來講,成嬌畢竟是王上唯一的王弟,王上若能網開一麵,饒其性命,也會顯得王上胸襟廣闊。如何抉擇,便由王上仔細斟酌吧。”

殤老也站了起來,拱手說道:“對於成嬌如何處置一事,老臣建議王上尋求一下太王太後的意見。老臣其實更在乎的,是那八萬被迫叛國的將士,該如何處置。”

薑還真是老的辣。

一個說話模棱兩可,一個將球踢給太王太後,還成功轉移了話題。

嬴政也沒過於糾結成嬌如何處置一事,畢竟人還沒有帶回來,而且兩軍衝殺之際,死於亂軍之中也說不定。

“這八萬將士,確實是無奈之舉,料想誰也不想自己的妻兒老小被株連。”嬴政說道。

昌平君站了出來,拱手說道:“王上,臣以為,成嬌所率之部人心不齊,若用一計,則可不攻自破,並且能夠保全忠於大秦的軍士。”

“是何計策?”嬴政問道。

“昨日微臣對王上說過,成嬌的軍中,有一些是微臣的舊部。”昌平君說道,“可命人將一些消息傳遞給這些舊部,就說,跟隨成嬌叛國者,不僅一率斬殺,還會被株連三族;不願跟隨成嬌叛秦者,可免其罪,一概既往不咎。若是想要還秦,就在左臂上綁上紅色的絲帶,則大軍征絞之時,見到綁有紅絲帶者,則帶回秦國,未綁者,則一律斬殺,拒絕納降。相信消息一經傳開,成嬌身邊便會無人可用了。”

嬴政點點頭說道:“好計。那便有勞昌平君隨軍出征吧。”

昌平君拱手說道:“臣領王命。”

“呂相邦。”嬴政看向呂不韋說道。

“臣在。”呂不韋拱手說道。

嬴政嘴角微微上揚,帶著一絲笑容說道:“點齊十萬軍士,備足糧草,沒問題吧。”

“大秦兵精糧足,自然沒有問題。”呂不韋說道。

“好,那便有勞呂相邦點兵撥糧了。”嬴政說道,“不過,寡人還有一事要議。”

眾人的目光重新聚集到嬴政身上。

“眾將士領兵征討叛軍,得勝歸來後,寡人自會進行封賞。”嬴政說道,“但有一人,功勞在眾將之上,並無法帶兵領功。所以寡人現在便要賞賜於他。”

“王上說的這個人是……?”呂不韋不解地問道。

嬴政用手指輕輕指了指李斯所在的方向,說道:“自然是提供了滴血認親之法的李斯。若無李斯,寡人的血脈便無法證明,那麼大秦便極有可能因民聲與內戰而大亂,到時,可就真的中了樊於期之計。”

眾臣連連點頭,這樣說來,李斯的功勞著實不小。

“李斯本就見識非凡,上次的韓國獻渠之策,也真是李斯的提醒,寡人才識破那三國的連環之計。”嬴政說道,“所以,寡人欲封賞於李斯,眾卿可有異議?”

這是嬴政善用的招數,上次追封蒙驁的時候,也是先問詢了眾人的意見,才去宣布封賞,這樣既讓眾臣覺得受到重視,又不顯得君王托大獨裁。

呂不韋向前一步道:“李斯此功非同小可,老臣建議命李斯上朝為官,助秦興邦。”

“好。”嬴政點點頭,說道:“就依呂相邦所言。”

見呂不韋開了口,眾臣皆是一片附和之聲。

“李斯聽封。”嬴政將聲音提高了一些。

李斯上前一步,跪拜在地:“李斯在。”

“既然滴血認親這樣的疑難問題,你都可以迎刃而解。”嬴政說道,“那寡人便冊封你出任廷尉一職,位列九卿,專斷大秦的疑案、懸案。”

“謝王上重用。”李斯叩謝道。

不少羨慕的目光投射向李斯,要知道廷尉這個職位,直接的領導便隻有呂不韋。

平步青雲,一步登天。

嬴政看向趙高說道:“趙高,發兵討逆一事,即刻擬旨。給寡人也準備筆墨,寡人要親自給成嬌修書一封。”

筆墨準備好後,嬴政與趙高同時書寫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