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選國禮(2 / 2)

救世秦皇 塵心追月 6758 字 9個月前

南蘇公主畢竟不像胡羽公主那樣難為情,輕聲說道:“今日該由南蘇陪伴祖母了,王上還是儘早準備胡羽妹妹的事吧,太王太後的侍婢也都留在華陽宮了,眼下正是時候。”

胡羽公主聞聽此言,耳根更紅了一片,不作聲響。

嬴政想起胡羽騎馬射箭的風姿,再看她現在的嬌羞模樣,不禁暗笑。

夏夫人知道南蘇公主說的雖是實情,但暗有調侃之意,何況這種事情由平輩所促成畢竟不妥,忙解圍道:“王上,這也不是小事,回去準備妥當吧,待到晚些時候,讓嬴福將胡羽送了過去,現如今,便讓兩位公主共陪老身片刻。”

嬴政有了台階,自然要下:“孫兒遵命,這便回去準備。”

出了門,嬴政思索的倒不是胡羽公主的事,而是該如何給列國致信。與他國的外交不是小事,還是應該聽聽呂不韋的意見。

回到寢宮,呂不韋卻正等在書房門口。

之前李斯帶著嬴政的旨意去了呂府,呂不韋心知由嬴政親筆致信固然顯得誠懇,但又怕嬴政忙中出錯,所以與李斯一同進了宮。

“仲父倒是來的快啊。”嬴政一邊向呂不韋看坐,一邊說道。

呂不韋也做了個請的動作,說道:“老臣對於列國的事情知道的還算清楚,特來助王上一臂之力。”

嬴政點了點頭,轉身拿出寫給趙王的信帛,遞給呂不韋:“這是寡人寫給趙王的信,請仲父先過目吧。”

呂不韋恭敬地接過了信,看了起來。

趁著呂不韋看信的功夫,嬴政出了門,向趙高交待了些什麼,才回到書房之中。

呂不韋看完了信,問向嬴政:“這封書信,是王上親筆所寫麼?”

“寫封書信,有何難事。”嬴政有些不解地問道。

呂不韋哈哈笑道:“不錯,不錯,分寸掌握的極好,想必在這趙王的有生之年,不會再生出什麼事端了。”

“到也未必,想那趙王耳根軟,做事不太有原則。”嬴政說道。

“這倒是不打緊,老臣會安排使臣先與郭開見麵,其他的事情自有郭開安排。”呂不韋底氣十足地說道。

嬴政點點頭,說道:“仲父說的法子倒是可行,將國禮分出一些給到列國的眾臣,以便日後待用。”

呂不韋應聲稱是,神色篤定。

嬴政心裡暗自高興,如此一來,既洞悉了呂不韋的嫡係,又買通了列國的權臣,一舉兩得,花些錢財實在是劃算的很。

“不如這樣。”嬴政麵上卻頗為平和地說道:“寡人對趙國頗為了解,所以寫信寫的順暢,但其他幾國卻不敢說,現下寡人先用竹簡寫了初稿,由仲父審閱,修整了之後,寡人再抄寫到錦帛上。”

“如此甚好。”呂不韋點頭說道,“老臣為王上硯墨。”

整理了竹簡,嬴政一封接著一封的寫了起來,偶有思頓,但也頗為迅速。

呂不韋在旁一封接著一封地修改,但整體的改動都不是很大。

呂不韋將改動好的竹簡放在一邊,又親自向各國的某位重臣分彆寫了封書信。

嬴政拿過呂不韋修改後的竹簡,略微過了一目便抄寫在錦帛之上。

兩人各自奮筆,忙的不亦樂乎。

晌午時候,嬴政與呂不韋共用了些午膳,又合計了一下,命趙高將李斯叫了來,一起整理信函。

李斯對信函的內容並無太多異議,隻是大體看了一下,畢竟呂不韋用心修改過的東西,如果自己再提出些彆的看法,終究不妥,更何況嬴政所寫的內容,是之前跟李斯商議過的。

“王上,呂相邦,微臣覺得,既然預計增加國禮的數目,那麼此番所選的國禮類彆,便應花費些心思,否則這書信也無非哄得列國開心一時罷了。”李斯說道。

嬴政思忖了一下,問道:“所謂國禮,無非是些金銀珠寶,玉器駿馬之類,不知先生有何高見?”

呂不韋也疑惑地看著李斯,等著他的回答。

李斯卻笑了笑說道:“這些財物,若是送了出去,便會耗大秦之國力,而充實列國之穀倉,此消彼長之間,總是大秦在吃虧。微臣建議,咱們應該送一些造價不高,但各國卻見所未見之物。”

聽李斯這麼一說,嬴政下意識地望了書房的內室一眼,明知李斯不會將內室那些各國未曾所見的東西當著呂不韋的麵說出來,卻也在疑惑李斯所指的到底是什麼。

李斯看了看呂不韋,說道:“昔日呂相邦府中的那些工匠,如今聚在景窯之中,為報大秦之恩,合眾工匠之才智,打製了一些器具,樣子還算精美,想必諸國是未曾見過的。”

呂不韋皺了皺眉,心道:何等器具,還會比金樽銀杯來得高貴。

嬴政似乎想起了什麼,忙說道:“寡人倒是見過,不知先生那裡可有樣品。”

“王上,呂相邦請稍候。”李斯說罷,轉身出了書房的門。

不多時,李斯提著一個木箱進了屋子,放在地上,隨即打開。

嬴政和呂不韋同時湊上來觀看,這一看,不由得令二人目瞪口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