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西楚之地(2 / 2)

救世秦皇 塵心追月 7194 字 9個月前

蒙武和王翦一同拱手道:“末將謝王上。”

嬴政點了點頭,看向王賁,說道:“先說要緊的事吧,邊關情況怎麼樣。”

王賁拱手道:“稟王上,趙國那邊已經撤軍多日,小將得到詔令,才知已與趙國講和。但究其緣由卻因魏國而起,故而魏國方麵卻不得不防,於是便移師魏國邊關觀察動靜,過了幾日見魏國似乎也並無交戰的意向,剛要請奏王上是否班師,卻探聽到魏、楚交界處,楚國居然囤聚了十萬大軍,想必魏國定是忌憚這楚國的大軍,所以才沒有動作。但這楚軍是敵是友實難分清,所以末將才又多駐紮了幾日,以便觀察楚軍。”

“你回來的時候,楚軍撤退了麼?”嬴政急問道。

眾人也都關心這個問題,目光齊看向王賁。

“並沒有。”王賁輕輕搖了搖頭,說道,“末將搭救了蒙恬與幾個司馬家的族人後,又接到王上旨意,心想若是楚國真的攻了過來,末將的這點人馬也是抵擋不住,所以便奉旨班師回朝了。”

“搭救?”嬴政吃了一驚,看向蒙恬,忙問道:“路途中遇險了麼?”

眾人也都是一驚,蒙武更是眉頭一緊,雖說蒙恬就在眼前,但也是迫切地想知道當時的情形。

蒙恬自知這種場合不宜說的過多,平緩地說道:“也算不得什麼大事,末將奉了舅父之命,前往巴地送些物品,然後順江東下,來到了郢城。卻不想這楚國古都明著是大秦的土地,暗地裡卻楚匪橫行。”

蒙武急問道:“楚匪?何為楚匪?”

蒙恬解釋道:“當年大秦雖攻下了楚都郢城,可雙方卻均是傷亡慘重,楚軍奮死抵抗之餘,被擊潰的餘部分散於各個山頭,做了匪盜。”

呂不韋眉頭一凝,說道:“若是潰軍轉做了山賊,那麼數量可是不少啊,怎得咱們都不曉得。”

“這些匪患較為分散,也很少擾民,隻見了富戶,才有所舉動。”蒙恬說道,“也正是沒什麼防備,吾與司馬家的人,險些被捉了去。”

嬴政臉色一沉,說道:“居然有這等事,此地雖然並未封賜出去,但也有太守所鎮守,怎麼匪患如此猖獗。”

蒙恬輕輕搖頭道:“此地多為楚民,之前的幾位先王仁愛,並未下令驅趕,更不許官民對他們有所欺淩,但他們卻心係楚國,仍以楚人自居,口中稱此地,仍為西楚,意為位於楚國西麵的楚地。”

呂不韋聽到先王的字樣,仿佛想到了什麼,說道:“不對啊,攻占郢城,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情,那時的楚國潰軍,如今想必已經六十多歲了。”

“不錯。”蒙恬點了點頭,麵色陰沉地說道,“如今的山匪,其實是那些老山匪的子孫,曾經的那些潰軍做了老山匪,也都娶妻生子,圈地封山,過著部族一樣的生活。”

眾人聽了,都是倒吸一口涼氣,這樣的事情,與國中之國有什麼區彆。

“難怪那些當年的殘軍會各自占據山林,有恃無恐,想必是有不少的鄉紳和百姓,暗中維護他們,保證他們的供給和安全。”呂不韋在一旁分析道。

“正是如此。”蒙恬說道。

蒙武看著蒙恬,明知他並無事,卻不免擔心地問道:“當時的情形可否凶險,司馬家的人都沒事吧。”

蒙恬的麵色雖然平和,卻也似心有餘悸:“險情倒是有的,吾帶著司馬家的人一路奔逃,險遭敵手,情急之下一路向北,這才遇到王賁兄弟的隊伍,化解了險情。”

王賁在一旁說道:“是啊,末將見蒙恬被追趕,於是率軍剿滅了追擊的來匪。”

嬴政忿忿地說道:“可恨,若不是王賁,蒙恬豈不是遭了毒手,李信是乾什麼的,他的人馬都是白吃飯的麼?”

李信與蒙恬自幼陪伴嬴政讀書練武,三個人關係十分要好,而就在去年,李信剛行了冠禮,被派往郢城做了太守。

蒙恬見嬴政動了怒,忙說道:“王上切莫動怒,微臣此次是私下出行,李信太守並未知曉,何況險情來的突然,李信便是知道了訊息,怕是也追趕不及。”

嬴政平靜了一些,想到蒙恬出行的原因,沉聲說道:“即便如此,縱容盜匪也是過錯。”

“李信確實有過,隻是不知道他對匪患之事了解多少。”呂不韋在旁說道,“隻是治罪,終究解決不了匪患的問題。”

嬴政看了看呂不韋,問道:“那依仲父看來,眼下該如何去做?”

呂不韋略微思量了一下,語氣頗為嚴謹地說道:“現下王上大婚在即,想必李信也定會回到鹹陽,王上可傳命於他,命他在回朝之前,務必查清各地山匪的底細,共有多少分支,每支有多少人馬,有沒有招降的可能,這些都要探查清楚,否則,可真要治他個失職治罪。”

呂不韋終究是老江湖,這種事情該如何處理,早就心中有數。

“仲父說的極是。”嬴政點了點頭,又看了看蒙武和王翦,說道,“不知兩位將軍意下如何。”

蒙武看了看王翦,拱手說道:“末將也覺得先是查清了情形,再做打算才是。”

王翦跟著說道:“王翦是個粗人,隻懂陣法,不懂政事,王上若想清剿匪患,派老臣帶兵過去便是。”

“王上,還是弄清楚了再說罷。”呂不韋仍然行事頗為小心。

嬴政的目光掃視了一周,看見一直沒有作聲的李斯,便問道:“先生如今身居廷尉一職,現今怎是一言不發?”

李斯拱手道:“微臣雖然見識淺薄,但王上已然問及,隻好發表些愚見。”

“先生請講。”嬴政抬手示意道。

李斯清了清嗓子,說道:“依微臣看來,動用軍力來解決此事,非但不會排除隱患,反而會變本加利。若是這些楚國之人一門心思地對抗大秦,即便是殺淨了一批,還會再湧進一批來與楚軍裡應外合,奪回失地。微臣也是楚人,卻甘願為王上赴湯蹈火,為何?”

呂不韋緩緩點了點頭,說道:“李大人說的,確有些道理。”

眾人也思索這李斯說的原因。

李斯繼續說道:“如今之計,莫不如在朝中選定一位楚籍的功臣,或將此地封賜於他,或任命其為刺史,前去廣施恩澤,收服山匪,收攏百姓之心,這才是長久之計。”

硬搶過來的地盤,哪會那麼好管理,何況郢城還曾是楚國的國都。

嬴政點了點頭,然後看了看眾臣,眾臣也互相看了看,一起哈哈大笑起來,而後齊聲說道:“昌平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