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計,是對未來千年的一個長遠計劃,以便可以保證華夏族群的長遠發展,不至於四,不至於被一點點的蠶食,更可以保護好許多的傳承,使上古先輩們的努力不至於付之東流。
這便是嬴政苦想了幾日,得出來的方案。
因為自己是最後一任的天承者,所以非常確定的是,他不會再像列為先輩那樣培養自己的繼承人,能借助的力量,便隻有自己的後世子孫和這幾個最為親近的嫡臣。
若是依照姬發的說法,最初簽訂的天承之約,便是對時間上的限定,十年內,平內亂,奪王權,廣積糧;再十年,征伐六國,完成一統;又十年,穩定秩序,建長城,修補龍脈。
都完成了之後,便要假稱病故而隱世,隨即去往九幽,配合龍族完成對自然源力最後的修複。
算起來,嬴政在九霄「活著」的時間,還有不到二十九年,而這期間,他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千年大計有了眉目,華夏的整體走向便有了著落,而且,嬴政在處理完九幽的事情之後,也大可再回到九霄,暗中幫扶這幾個家族,就如同姬發一樣,穿梭於九霄與九幽之間。
但嬴政與姬發不同的是,姬發的後世子孫不管權力多大,地盤多大,都還占著周王之名,也是名義上的一國之主。
可嬴政卻不能這麼做。
因為姬發告誡過他,不可再走周王室的老路,與其明著占著虛位,不如暗中以逸待勞。
所以嬴政才將後世重整河山的任務交由了趙高,一方麵趙高本就無後,另一方麵,嬴政也不想「嬴」這個姓再現於世間,於是欲將宗族改為趙氏。
這就更需要將整個家族隱匿起來。
所以,問題出現了。
嬴政必須迅速製定好眼前的規劃,並在他隱世之前,鋪墊好一切,這也是他之所以猶豫不決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歸隱之後,現世誰來接手?
眼前的這幾個嫡臣?
不行!
嬴政不是沒有考慮過。
若是讓蒙恬或者司馬傑來接手,無疑會給他們整個家族背上謀亂篡逆的罵名,並且還會影響那千年大計的布局。
找大秦的那些老世族來接手?
更不行!
那樣恐怕各宗族會打破了腦袋來搶這個秦王的位置。
之前的幾天,嬴政也是一直在想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而這個棘手的問題,恐怕真的曠古絕今,絕世無雙。
縱觀古今,橫比當世,哪國的帝王不是想著法兒的擴大自己的地盤和權力,並且都在想著自家的江山如何能夠千秋萬世地掌握在自己的子孫手中。
可是嬴政現在想的,卻是怎麼樣才能將大秦的江山顛覆,更好的移交到彆人的手中,而這個人,卻怎麼找也找不到。
送走了蒙恬等人後,嬴政回到密室中,盯著軒轅劍又是冥思苦想了好一陣,卻仍是百思不得其解。
最後,嬴政苦笑著搖了搖頭,長歎一聲,離開了密室。
次日,昌平君送來一份信函,是索林寫來的。
信中說,義渠遺部已收到千頭耕牛,現在正用這些牛拉著全族的財物向著隴西進發,估計再有半月便會到達隴西。
精絕國那邊,義渠大長老也去了書信,稱近日要帶著少族長拜訪精絕,以立邦交。
嬴政算計了一下時日,然後對著昌平君說道:「十日之後,寡人便要出行拜訪西域,而這次,或許時日會很長,這段時間,你幫寡人將所有物資車馬準備好,入冬之前需要上報的事情,都上報
上來。」
「是,王上。」昌
平君也同樣算計了一下,說道,「王上,再過幾日,便是玉婷公主的滿月,可否操辦?」
玉婷公主,是嵐婷剛生下不久的一位小公主,也是嬴政的長女,為了表示公允,嬴政起名字的時候,給小公主帶了一個「婷」字。
嬴政想了想,說道:「這一次,隻在宮裡熱鬨一下吧,彆折騰那些宗族的人了。」
昌平君應了一聲,告辭準備去了。
嬴政看著昌平君的背影,想起了曾經獨攬大權的呂不韋。
也不知他現在好不好,等忙完了密石的事情,真該抽點時間去看看他。
這時,李斯略顯匆忙地走進書房,拱手道:「王上,明日是劉安的祭日,咱們可要祭拜?」
劉安這兩個字進入嬴政的耳朵之後,嬴政隻覺得腦子嗡地一聲,有如悶雷轟在天靈蓋上一樣。
「先生,你說誰?」嬴政問道。
「劉安。」李斯說道,「正是去年的這個時候,咱們三人在驪山親手給他挖的墳墓。」
嬴政不是將劉安忘了,相反,劉安給他留下的回憶太過深刻,成了他心中的一個結。
「哎呀!」嬴政一聲感歎,「先生怎麼不早提醒寡人,若知是明日,那咱們在驪山多停留幾天,祭拜了他再回來啊。」
「是微臣一時疏忽,直到今日才想起來,王上莫怪。」李斯一直跟在嬴政身邊忙前忙後,就連嬴政都沒想起來,他一時疏忽也在情理之中。
嬴政站起身,語速很快地說道:「不行,這第一次的祭拜,寡人要親自為他掃墓。先生,你告訴趙高備馬,咱們再去驪山一趟,爭取在天黑之前趕到。」
「好。」李斯應了一聲,急匆匆地出了門。
嬴政也快速地收拾起了行裝。
而腦海中,與劉安同處三個日夜的畫麵再次浮現在眼前,那一幕幕,仿若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