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稱華夏,漢族最古的源頭即為華族和夏族。據考證,華山最早是指今天的嵩山,以華族得名,後隨華族西遷,今陝西境內最東邊的高山被稱為華山。但嵩山周邊,仍有許多以“華”為名的古邑,華陽即為其一,史稱其為華國之都,其名亙古未變,沿用至今。
呂氏兄弟一行沿大道急行一日,至晚到了華陽。華陽城縱橫不過裡許,四麵牆都築有馬麵,四門有防護牆曲折維護,隻是一個軍事堡壘,並無平民居住,尋常人等也不進城,隻在城外建起一排排坊舍,或住或商。四野微有起伏,均開發為農田,其間疏落地散布著大大小小的農舍。
麻三引著眾人拐向一條小道,進入一個隻有十餘戶人家的小聚落中。從平坦的田野中走來諾大一群人,自然引人注目,聚落中的男人們早早地迎出來。麻三走在最前麵,親熱地打著招呼:“仲叔,叔公,二憨……”於是眾人都露出笑臉,轟然一下圍了上來。呂氏、唐氏、諸公子、武卒人等,也都以庶民之禮,一一打躬作揖。麻三也不及一一介紹,眾人也不在乎他們是誰,隻知道是麻三的人,就熱情地往裡迎。
各人從家裡取來草席,一眾人等就在農舍前打穀場一角,席地而坐。各人又從各自家中端來各色泥陶碗,盛水上來。呂氏一行則解下糧袋,客氣地道:“借貴家的火。”開始農家們還不允,定要自己請客,呂氏等再三不安,農家們才把糧袋帶回各家,讓自家的女人升火煮飯,並囑咐把自家的菜蔬也拿出來,一並做了端出來。男人們則同樣坐在場地中,聽著長者與客人交談,偶爾怯生生地搭上句話,惟恐漏了短,惹人笑話。孩子們也被大人放出來“長見識”,歡樂地在一邊玩耍。熱鬨、和諧的氣氛甚至引來周圍幾個聚落的人來探問,這自然讓麻三的同族多出一分自豪感。
直到月上樹梢時,飯菜才端上來,近三十副幾案幾乎就是這裡農家幾案的全部,包括了各種形製、材質、顏色,個個都久曆歲月,有著厚厚的包漿,有的甚至殘破。呂氏一行邀請麻三的同族一起進食,他們均推脫說已經吃過了。於是在呂氏兄弟的帶領下,每個在座的男人都被塞了兩個飯團,說是送給女人和孩子,一眾客人才動手吃起來。農家缺鹽少醬,隻有生硬的菜蔬,大家也吃得不多,到大家停下嘴時,簋中還剩下不少粟米。呂氏兄弟提議,讓孩子們各自端回家吃。客人的豪爽,顯然又為他們增添了不少好感。長老指著麻三道:“賊三,少時賊兮兮,不意還能交結如此豪傑。”麻三兩眼放光,嗬嗬直樂,道:“汝等不曉,吾等還為信陵君乾事!”嚇得呂氏麵色發白,急看周圍,似無人意識到信陵君是誰,長老也不過有口無心地應道:“好好……”,才稍稍放下心。
麻三又道:“客商至啟封運貨,欲庸幾十乘牛車,路上有二餐,到地取值。人要妥當。”
長老道:“四門外牛車鋪裡可有百乘,明日去庸,料也不妨。”
呂氏道:“太公好知,吾等事急,若四行車乘不足,還要另為籌措。此四行與太公者何有厚交,願星夜往訪,訂妥方佳。”
長老道:“這卻不妨。爾等孰與四行交情,敢為一往。”
一名壯漢站起來,道:“吾常與四行馭車取值,敢請一往。”
長老對眾客道:“二牛,身頗壯,不能閒。常傭與四行,行走四方,有些見識。”
呂伯起身揖道:“有勞牛兄。車日值十錢,夫日二食,可乎?”
二牛道:“食可儘飽,便無所憾。”
呂伯道:“日二鬥半,可得儘飽?”
二牛高興得直點頭。呂伯道:“事不宜遲。唐兄與鄭兄可隨牛兄前往,吾弟願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