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十裡不同俗(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3802 字 7個月前

呂不韋推辭道:“自家至親,何以如此!有事弟子服其勞,禮也。累諸父勞碌半日,小子甚不安。”

呂伯道:“既認自家至親,父兄所賜,便不當辭。”呂不韋隻得再拜而領。

唐叔發出信號,散在坊內的諸唐陸續撤出。為了不引人注目,一行人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儘量不讓人看出是一群。二呂和呂不韋是親戚,自然走在一起。呂伯再次道:“孔子入太廟,每事問。此聖人之所以為聖也。淺薄如愚等,自作聰明,荒唐至此。非兄彌縫,幾乎賁事。”

呂不韋道:“族父不必再三不安。是等細事,本該弟子行之,何勞諸父。”見二呂臉色還有不豫,呂不韋轉換話題道:“小子幼時離家,素少家訓,二族父出自濮陽,必有教我。”

呂伯聞言,隻得歎道:“兄行事如此,吾等不如。”

呂不韋道:“吾與族父同宗,何敢當‘兄’字。賤名不韋,願族父直呼其名可也。”

呂伯道:“豈敢唐突!”

呂不韋道:“正見同族親近之誼。”

呂伯道:“吾呂家譜早失,難定輩分。以父呼之,斷不敢當。不如以兄弟相稱。吾兄弟二人皆以行名,兄但呼伯兄、仲兄可也,吾等呼汝韋兄。”

呂不韋道:“輩分難定,二父與吾父年齡相近,豈敢僭越。”

二呂俱道:“斷斷不敢。”

呂不韋道:“二父且聽吾言:吾於白府為庶子,二父與吾兄弟相稱,何以對白氏?呼二父為父,始相當也。”

二呂無言以對,隻得道:“豈有此理,甚是僭越!”

少時,呂伯道:“不韋可知尚父之稱?”

呂不韋聞言一愣,道:“族父何以言此?”

呂伯道:“吾濮陽一支傳言,呂氏宗廟雖絕祀於齊,另有尚父一族,奉祀至今,惟不知其所之也。”

呂不韋道:“小子幼年離家,少得父訓,甚不成器。族父所言,小子未聞於父兄。待小子歸省,詢於父兄可也。”

呂伯其這話無法繼續,又問道:“城西呂氏,不韋認親否?”

呂不韋道:“既為呂氏,自然一族。惟血緣疏遠,交通不暢。”

呂伯道:“不韋多與呂氏交往,可知其人若何?”

呂不韋道:“此易事耳。吾十三離家,由邯鄲白父薦於華陽,至今五年矣。彼時城西車行為王氏,乃河東猗頓之後也。三年前,王氏忽告同行,產業儘出,轉於呂氏。時華陽同行驚詫莫名,以為必有隱情。三年而返,呂氏雖無大才,亦循規蹈矩,事事不爭,親友和善,雖無大入,亦頗有可觀。後親眷漸漸來歸,同行之心始定,許其為華陽車行之一家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