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晉鄙親率中營出營示威時,信陵君正站在城樓上,向遠處眺望。他聽到細弱的鼓聲,以及最後時刻暴發的歡呼聲。雖然隔了約三十裡,那陣歡呼依然清晰,不會讓人產生任何懷疑。信陵君有些疑惑,很明顯沒有發生任何衝突,這歡呼聲是怎麼回事?
到了中午,鐘聲準時傳來:收兵回營。
信陵君和往常一樣下了城,但心情不再輕鬆:秦軍增兵一萬是明明白白的。如果他還知道今晨秦將望營之事,恐怕會更加緊張。
晉鄙大夫顯然心情也不輕鬆,收兵之後,他立即分派軍使到各軍,召集眾將議事。後軍信陵君自然不會親自去,除了梁尉公子和三司外,還派去了張輒先生,信陵君自己則回東閣睡了個午覺。軍事會議開了不短時間,信陵君的午覺醒了,他們還沒有回來。
昨天由於時間緊迫,鄭安平隻簡略地報告了重點內容,郭先生和信陵君都想知道其中詳情,於是乘著空閒,把鄭安平及其他兩名驛卒再請回來,讓他們敞開說說昨天的事。
驛卒們見了信陵君都緊張得不行,鄭安平隻得撓撓頭,先開口道:“微庶等驅車直馳鄭下,天色尚早,於途未見行人。約一時至於北渠門外,城門已開,有少人進城。守城韓卒查問,答曰魏國信使,求見魏使須賈大夫。大夫之名已聞於韓卒,遂指館驛令入。微庶等至驛前,通名而入。驗過節符,驛吏入告大夫,大夫命須公子出迎。微庶遂入。”
郭先生打斷道:“至館驛,歇馬何處?”
一名驛卒答道:“就停於驛門之前,套於馬樁之上。安平入,微庶等一刻不離車,隻在周圍坐地。
郭先生道:”喂馬、飲馬,水草何至?“
驛卒答道:”皆於驛內而得。約值十錢,計大夫之資。“
郭先生這才轉向鄭安平,道:”須公子引入,大夫何在?“
鄭安平道:”大夫於堂前相迎。隨行者經公子引薦,乃前魏使三,及先生二。大夫相邀入堂,微庶不敢,乃立於階下,告曰,大夫使命艱難,君上甚不安,乃命微庶專來問大夫安!大夫乃降階曰,臣告公子,臣自入鄭以來,韓王臥病不見。臣多方相托,不得其門,有負公子之望。臣等拜見太子、韓相及諸韓大夫,太子及相均未及見。或有一二大夫來訪,略坐一二,言不及義,乃去。“鄭安平模仿須賈大夫的話,十分肖相,信陵君和郭先生都笑了。
鄭安平道:”臣往訪諸大夫,皆不得入。是臣自負使命以來,未有若此之艱者。大夫幾欲泫泣。微庶言,公子告大夫,韓與梁皆欲與秦連衡,和議將成。願大夫善探其事,以實報。大夫曰:敬喏!臣以為,此皆陳公居間斡旋。大夫欲留酒,微庶曰,微庶有命,不敢久留;使命已達,願辭去。乃出而歸。歸時,大道人車時見。微庶等一路急馳而歸,乃報。以上是實。“
郭先生對兩名驛卒道:”二兄坐於驛前,各有何見?“
驛卒沒想到直接問上來,都漲紅了臉。一名驛卒道:”驛舍前有酒肆,當壚婦人甚俏。“
另一名驛卒”呸“了他一口,道:”沒世麵,隻見婦人!坐於驛舍門前,可望見城門,守衛不嚴,空手而過多不查驗,惟入車時乃驗而稅之。“
郭先生倒對第一個驛卒道:”酒肆酒客幾何?著何服飾?“
那名驛卒回憶了一下,道:”初者有一短褐,與一錢,當壚而飲,頻與婦人言;後有三五公子,皆冠,有須,入肆坐飲。婦人隻於壚內斟酒,並未起迎。複有一乞者不知何事與當壚對罵,肆主與酒保出,乃驅之。後安平乃出,吾等行矣。“
郭先生對第二名驛卒道:”兄見幾車入城,稅幾何?“
第二名驛卒也回憶了一下,答道:”第一乘乃初見時,不見稅,隻見入城。第二乘有一二三……五乘,一一查驗,當首者與一串錢,不知多少,儘塞其手中。複有第三乘……正查驗間,安平乃出,遂馳歸,不及睹也。“
第一名驛卒鄙薄道:”觀望半餉,隻得一乘,猶不知數,何為!“
第二名驛卒道:”非不為,事出有因!“
郭先生笑著攔住他們的爭吵,道:”三兄訪鄭,皆有所得。至鄭後,有人相詢乎?搭言乎?與人爭執乎?“
第一名驛卒道:”當壚無人時,頻頻視吾,似有傳情。“
第二名驛卒”呸“道:”恐是自作孽!但有乞者乞食。吾自尚缺,何得有他,遣之不顧而已。“
郭先生追問道:”他者無人?“
第二名驛卒道:”並無他人。“
郭先生道:”鄭公子以速勝,果然有奇效。不獨韓人不知,即陳公亦無他策。“再閒談幾句,鄭安平辭去。一出門,兩名驛卒皆道:”奈何呼汝公子。“
鄭安平回避道:”但呼君上耳!“
一人道:”非也,非也,耳聞得鄭公子,非汝而何?汝何得為公子?“
另一人道:”苟富貴,勿相忘也。“
鄭安平道:”焉得富貴!“
送走鄭安平一行,信陵君問郭先生道:“先生何所知也?”
郭先生道:“婦人當壚,城門課稅,此韓俗也。二人所言無差。惜二人為聲色所迷,曾不稍知其為人所察也。”
信陵君道:“先生何所察?”
郭先生道:“魏卒入鄭,雖不入城,而無人難之,誠難信也。”
信陵君道:“二人所言不實?”
郭先生道:“非也,蓋二人耳目接於聲色,不及其他故也。須賈大夫居於驛舍,門衛皆知,焉得無探?二人不察也。”
信陵君道:“若有探,諸先生必得知也。”
郭先生道:“須賈大夫言及陳公,臣竊疑之,今日再問,仍言陳公。陳公至韓,大夫何知?”
信陵君道:“此複有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