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申將芒卯對華陽的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好像華陽未得到芒卯的支持,是因為信陵君沒有提出要求。
郭先生道:“聞晉大夫數請援,而援兵不至。亦不聞有令矣。”
芒申道:“秦人以少兵向華陽,公子與大夫必有退敵之策,家父無與焉。大梁為盟約所限,不得出梁南十裡,是無得有所援也。”
郭先生有些忿然,道:“秦人以全力向華陽,華陽寧無敗乎!”
信陵君趕緊製止了這兩人的對話,道:“將軍之命甚明:大梁伐其交,華陽伐其兵。公子其言矣,秦人欲得魏十城,王所不允,秦乃向華陽,欲敗華陽而得十城。孤無德,不敢以身先宗廟社稷,願保十城而死!”
見信陵君如此表態,眾門客不再多說。芒申道:“公子、先生勿憂。秦人深入重地,四方儘敵,必不敢為逞一方而棄其餘。先生等但善加謀劃,必無咎矣。”
信陵君道:“願公子為吾一謀!”
芒申道:“家父但言,寒冬將至,離鄉彆土,上無遮蔽之瓦,下無禦冬之衣,疾病必至。公子其加意焉!”
信陵君道:“已請仲嶽先生妥籌冬室,於鄭善籌糧秣,其有他乎?”
芒申道:“明堂淨瓦,固君子所居。而欲救其急者,其在地穴!吾民軍甚多,為之必成。”
信陵君脫口而出道:“民軍見在教戒,已二日矣!”
芒申一時沉默了,片刻道:“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公子之言是也。時日尚暖,地穴之事,姑俟之異日。”
仲嶽先生道:“練士固不能誤,築室亦不可緩。冬日將至,若無以禦之,死傷必眾。”
信陵君道:“願先生熟籌之。”
仲嶽先生道:“魏喆精於數術,籌之善也。俟其歸而計之。”
送走芒申,信陵君對眾先生道:“此無他議,必也禦敵一月,俟之冬日。”
仲嶽先生道:“申公子所獻地穴之計,或有助焉。”
次日的訓練,後營采用仲嶽先生的建議:每營抽一百人挖地穴,其他人繼續訓練。這些民軍雖然在家也挖過地穴,但多為窖藏之用,挖住人的地穴還未曾有。芒申道:“將軍有言,地穴寬闊各十步,圓形為佳,深半人,四出有階。上起梁,覆枝葉草蔓。中有火坑。可納一夥。”眾人按芒申所言,琢磨著挖了個圓坑。在大家去尋找起梁需要的樹枝時,訓練結束了。大家見到挖好的圓坑,有些興奮,還有人跳入其中躺躺,馬上有人提醒道:“生土不可臥,必待燒之而後可。”還有人道:“四圍欲得水溝以泄雨水,否則必潰。”有人道:“溝底需置散水……”馬上有人反駁道:“頂上要起鬥拱……”引得眾人大笑。
仲嶽先生帶著幾個人一個營一個營的巡視,觀察他們規劃、起土的方法,把各營中比較優秀的部分記錄下來;有些新奇的做法,仲嶽先生也不理解,便一一詢問,必得其理。一圈圈下來,仲嶽先生也有了不少心得。大致知道百人一天可以挖一個容納五十人的地穴,一個營挖十天應該就能完成工程,實在不行,就放棄訓練,集中挖,兩天就成。心裡漸漸有了底。這比去鄉裡號房要方便多了。
晚上,須賈大夫派方先生回華陽,報告今日殿見之事。方先生明顯對外交禮儀知之甚少,幾乎像背書一樣陳述道:“大夫入朝晉見,王命上殿,於座賜酒。王座遠,東道者,太子也。賜酒不久,王退,命與太子議。大夫遂與太子議二事,一,秦入魏野,請韓相援;二,魏入華陽以代韓守,願鄭給以資糧。太子但言,知魏使命,少時朝議,便有回複。歌舞酭酒,至於日昳。其間曲折難儘,不能儘憶。但得其略耳。”
信陵君有些失望。他知道,外交之事,凡事都在細節中,沒有細節,根本無法揣測韓人的心思。但方先生一則沒有參與其中,二則他對外交之事根本不懂,問也白問。隻得問道:“大夫之意若何?”
方先生道:“大夫將漸次而訪韓相與將,以定其計。”
信陵君道:“大夫必有報於王者,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