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安平大笑道:“是言雖鄙,進乎道也。娶妻生子,嫁漢吃飯,若富若貧,不過如此。快哉斯言,快哉斯言!”
閒談之中,兩人再次走上城牆,遠遠向南眺望,信陵君的後軍沿著河邊構築的防禦工事還曆曆在目,隻不過兩個來月,築起的土牆已經有些坍塌;被工事所掩蔽的營寨,隻留下不甚清晰的痕跡,向人們昭示著曾經有大軍在此駐紮。
溯河而上,遠遠一隊人夫出現在視線裡。鄭安平對五旺道:“至矣。”帶著五旺下了城,望這隊人夫而來。走出十幾裡,便與大隊相遇了,他們多數穿著黃色短褐,表明他們的身份是服勞役的刑徒,現在已經坐在地上休息。看見武卒打扮的人過來,刑徒們都沒有起身。領隊的也有十名武卒,走過來盤問。鄭安平道:“可是魯先生所領役徒?”
什長答道:“然也。兄弟何往?”
鄭安平道:“吾乃管令,欲麵見魯先生,願兄弟指引。”
什長將鄭安平領到魯先生身邊。魯先生並非一人,身邊除了武卒外,還有四五個先生相陪,應該是他的助手之類的。鄭安平向魯先生等敬禮,魯先生見了鄭安平,想了想,才想起來,自己就是來給他們建房舍的,道:“管令何親至也!宅院初啟,尚在備料,並未動工。”
鄭安平道:“非敢催促,適至管邑,逢其會也。魯先生辛勞,正當拜謝!”
魯先生站起來,拍拍屁股上的土,道:“起程,起程!”眾人都起了身,刑徒們六七個人一起抬起一根粗大的木柱,百人的隊伍抬了十幾根,一起向廢城進發。
鄭安平跟著魯先生,不住地說些道謝感恩的話。魯先生不擅言辭,應答不上來,就和鄭安平說些工程上的話,“上士一人,五間二進,需用柱七十二根。下士三人,三間兩進,各用柱三十二根,三人合計九十六根。梁亦如之。計用木三百三十餘根。役夫百人,日抬梁柱十五,計一月可備。木至後,先行夯築房基,令得穩實;再設柱洞。方能起柱架梁。現已運木五日。木至,役夫就地夯築房基,並不誤事。”
鄭安平再三說自己閒來無事,故來拜見,若有所使,定不敢辭。魯先生也不說什麼,心中暗道,若有所使,你會乾什麼呀!
一口氣到了廢城,眾人把木柱都堆在最靠南邊的房基上。略事休息,穿過草叢,到了最北邊的房基處。鄭安平發現這處房基已經得到初步修整,夾縫裡的雜草已經除去,房基也平整了許多。
魯先生告訴鄭安平,這是因為有舊的基礎,隻要平整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從頭開始打房基,一片三間的房基可能就得打上一個月。而現在,不過五天,一片房基已經初具規模,今天可以開始打第二進的房基了。
刑徒們開始忙碌起來,有人用簸箕篩土,有人把篩好的細土撒在房基上,再由一組人抬著木杠把土夯實。各人有序地勞作著,工序之間配合得恰到好處。到了中午,第一間房基夯築完畢,魯先生宣布休息。武卒從身邊解下水罐,讓刑徒去河邊提水回來飲用。鄭安平還要與魯先生說些什麼,魯先生不客氣地下了驅逐令,道:“管令且回府安歇。一時複工,管令有暇再來督查。”鄭安平很無趣地和五旺離開了。
睡過午覺,鄭安平讓城主取來一條乾魚和一條乾肉,執在手中,再往工地而來。
這時工地上的勞作已經轉向第二片房基。這次鄭安平沒有靠近討人厭,遠遠地找了個高台坐下,就在野草掩映之中,觀看刑徒勞作,各位先生查看工程質量,各位武卒百無聊賴地東一群西一群坐著、站著發呆。
看了一會兒,五旺有些不耐煩了,道:“大夫要坐至何時?”
鄭安平道:“汝可放下物品,自去閒玩,晡時同歸。”
五旺果然高興了,一點也不掩飾地把錢帶放下,剛想走,又轉過來問:“何處是大夫之田?”
鄭安平愣了一下,隨口回道:“城南一片即是。”
五旺興奮得蹦起來,一躥三顛地跑了。鄭安平也不問他。
鄭安平竟然就這麼安靜地坐在草叢中,極有興趣地觀察著魯先生和一幫刑徒的勞作,不覺日頭西沉。
看到魯先生宣布休工,鄭安平背上錢,拎上魚和肉從高台上下來,與眾先生與武卒見過禮,把魚交給一位先生,把肉交給一名武卒,道了勞,便退到一旁,倒是接了魚和肉的先生和武卒有些不過意,再三道謝。眾刑徒把工具收好,排隊點了名,退出城,往南關而去。鄭安平跟著刑徒出了南門,正見五旺在地裡撒歡似的撿著大小石頭,把它們扔到牆根底下,口中還絮絮叨叨地念叨著什麼,直到看見刑徒們出來,才停止忙活。
鄭安平最後出來,五旺高興地迎上來,自豪地道:“吾已將原中頑石收拾一過,大夫墾土,定然無礙。”鄭安平看著滿臉是汗的五旺,鼓勵地拍拍他的肩膀,道:“無庸呼吾為大夫,直按鄉裡之時,呼為鄭父即可,顯得親近。”
五旺道:“喏,鄭父!”他穿好衣服,把鄭安平背的錢帶解下來,自己背上,兩人從小橋過了河,直往管邑而來。
城主烹了粥,還加了肉。鄭安平告訴城主,每餐二人各用粟二升,不得有過,春夏有菜蔬可以加些,冬天但加少許鹽梅即可。平時並不需魚肉,需加時會通知。城主未想到管令要求如此嚴格,一一應著,下去告知了諸子,為管令烹粥要按量來,不可有過與不及。
又過了兩天,粟兄也到了。鄭安平拉著粟兄,與城主一起討論開設驛站的事宜。粟兄和鄭安平都是驛卒出身,開驛站的事自然是老本行,一點點細節摳得很嚴。鄭安平忽問道:“豕三猶未歸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