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兄道:”非獨兄也,吾圃田之民亦惑之久矣。多方設計,禁令終不得除。至於何因?微賤庶民,則非所知也。“
鄭安平沒想到事情竟然棘手到這般田地。很明顯,魏王庭在很久之前就與各方勢力達到妥協或默契:各方都不插手管邑。隻要這樣才能解釋圃田之民百年之久不許出城耕種;而這一點,甚至連侯嬴也十分清楚,故而勸告小四“當量力而行,勿為已甚”。但自己,身為局中之人,竟然一無所知。
現在,魏庭明顯改變了方略,準備經營管邑了:魏王突然將管邑封給信陵君,而信陵君竟然應承了下來。魏庭要對百年來都難以應對的管邑下手,所持為何?而自己,昏昏然被加了個管令的職司,甚至對管邑的棘手之處,才剛剛有個直觀的認識。
他感到既緊張,又興奮:若能於手中治好管邑,當開魏國百年之局;而一旦失利,將是個粉身碎骨的結局。
他又有點沮喪地想,自己那些發家致富的計劃,可能要泡湯了。未來管邑壓倒一切的主題,將是戰爭。
鄭安平稍稍理清了點思路,提出另外一個問題,道:“管邑,小邑也。居四戰,若八麵來襲,其情若何?”
小四嗤笑道:“鄭兄以驛卒之身,而領將軍之任!豈有百戶之邑,能當強國攻伐者?若敢禦之,必無遺類也。兄無慮也。”
鄭安平道:“吾等領管邑之守,敵至而逃,必被軍法。故不得不設計禦之!”
小四道:“故曰鄭兄陷井中矣!信陵君承王加封地五十裡,不在他處,偏在管邑。管邑素少王化,其民皆猾,不任攻守。兄若治管有方,管富且庶矣,四方強國必至。彼時除王遣大軍來援,管邑必不能支。吾等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無生之道也。”
粟兄道:“四兄之言,雖出於激,其猶在理。管邑之治,其間不容絲發,非吾等微賤所能計矣。吾等但築館驛、勸農桑、理水陂、防盜賊而已。若韓以大軍來攻,吾等但起烽火,生死付於天命可矣。”
小四道:“管邑豈有烽火?若敢起烽火之台,在築之日,韓必來攻!管但存一年之粟,韓必來攻!管但築堅城深溝,具攻守之具,韓必來攻!管卒但過百人,韓必來攻!兄其思之,何得而令管富且庶乎?”
犬兄突然笑了,道:“不意四兄議論恢宏,觀天下如掌指矣!”
小四道:“非吾所能知也。但聞於侯兄也。”鄭安平聽到“侯兄”二字,心中大震。
犬兄道:“侯兄何人,有如此見解!”
小四道:“引吾離鄉入大梁,充武卒者,侯兄也。見為夷門衛。”
犬兄道:“侯兄必非常人!以夷門衛,而洞天下之勢,觀兩國之情,豈常人哉!”
鄭安平插言打斷道:“侯兄既知天下之勢,當有破局之策。四兄既任管邑,侯兄能不為兄出謀劃策乎?”
小四道:“侯兄之見,吾等既入管邑,當深居簡出,勿理民事。信陵君見吾等無用,必棄之,棄則複生也。”
鄭安平聽到這話,心裡暗道:倒像是侯嬴之策,凡事先留退步。
犬兄轉向城主道:“城主久居管邑,必有所策。”
城主道:“吾等僻鄉野人,素無見識。四野盜賊,時時侵擾,城中但存餘糧,必被其禍。是故田畝荒蕪,家業不興,人人但以糊口為限。或有所為者,必投大城廣邑,棄鄉背井而去。今投大國,得封魏公子名下,微庶等皆以為殘身得保,餘生有望。實不知內中情形,如許之紛紜。此皆諸大夫謀之,庶人不能間也。”
鄭安平道:“吾道信陵君必有保境安民之策也。旦日曹先生至,或有所謀。”
犬兄道:“鄭兄此言是也。吾等小吏,但議館驛之事足矣,攻守征戰之策,卜之於廟,議之於庭,吾等焉間!”
就像常規流程一般,四人在大堂上議事完畢,一起出來,去廢城參觀工地。稍轉一圈,眾人出來,沿著河邊散步。大家談論起小四與酒肆女的情事,眾人除嘻笑外,又幫小四出謀劃策了一番,皆道,隻待官宅落成,就請人為媒,正式提親。如果錢有不足,兄弟幾個湊一湊,怎麼著也得把事給辦了。
鄭安平道:“吾等皆未知犬兄乃圃田之人。今入管邑,乃入犬兄之鄉,願拜高堂兄弟,其可得乎?”
犬兄道:“此何難。旦日曹先生至,吾等五人必往長城及圃田投簡。但在少暇,即往敝宅,他者未敢言也,稻米粥儘可以飽。”
鄭安平道:“怪道犬兄粟米少,入家乃食稻米,粟米蓋難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