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聯軍發現秦軍已經不知去向:營內虛張旗幟,但半天沒有動靜。待魏軍小心翼翼靠近時,才發現其實隻是一座空營。從留下的印跡上看,部隊已經向東北而進。
芒卯大驚,飛報大梁,並向長城沿線報警。同時派出軍使哨探秦軍下落。
第五天,各地報告,沒有發現秦軍動向。芒卯下令,次日攻城。希望攻擊華陽能夠逼近胡陽顯身。
第六日,魏軍攻城。聲勢很大,動作很小。大概是害怕出現傷亡。而與之同時,鄭國城門大開,一支大軍出城,逼近趙軍十裡安營。趙軍也開始調整自己的軍隊。
第七日,滎陽飛報,北邙山下出現大量秦軍。芒卯派出軍使哨探,回報秦軍人數眾多,至少在五萬以上。——顯然不是胡陽率領的秦軍。與此同時,鄭國的軍隊還在陸續出城。
危機感油然而生。芒卯一麵派人飛報大梁,一邊遣使入秦營詢問秦軍的目的。
接待他的除了秦軍主帥,秦相穰侯魏冉外,陪同的竟然還有陳筮。儘管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陳筮,但使者顯然是知道的,儘管從來沒有見過麵。
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從內心升起。但使者還是例行公事地問道:“魏、秦,盟國也。秦出邙山,魏有不知,非東道之義。願聞其向,魏當資積於道。”
魏冉道:“聞敝邑有辜於大國,大國起兵伐之,敝邑不敢不領。然韓,秦之友盟也。若得罪大國,願大國舍之!”
使者的頭都大了,對方直截了當地說,我就是來幫韓國的,你不是要打我嗎,來呀!打韓國算什麼本事?這話怎麼接!
使者隻得禮道:“得秦相明示,臣當回報。”魏冉也不攔他,讓他走了。使者有意繞到山旁看了看,見源源不斷的輜車從殽道而出。而整好陣型的前軍並不安營,而是繼續向前開進。按這速度,至遲明天就能開到華陽城外。
使者不敢怠慢,趕緊驅車直入華陽,向芒卯報告秦軍的動態。芒卯將眾軍將召到一起,討論當前的策略。眾人都對秦軍如此迅速地出現大惑不解。從函穀關至邙山六百餘裡,驅車也得兩天,這怎麼陳筮剛出發,秦軍就到了?
芒卯道:“秦人晝夜兼程,必然疲憊,且隻五萬。吾意當以全軍先擊秦人,再攻華陽。”
事已至此,已經沒有其他道路可以選擇。先攻華陽?沒有可能在秦軍到達前拿下啊!
為鼓勵士氣,芒卯親率兵力最為雄厚的北城軍先期北上,與秦接戰。西城軍待北城軍北上後,占領先北城軍的陣地,防止韓軍襲擊後背。東城軍跟在北城軍東側並進,保護北城軍的側翼。趙軍跟在東城軍的後麵,負責全軍警戒。大家最擔心的倒不是北邙的五萬秦軍,畢竟,北城軍集中了魏軍八萬,兵力上占有優勢,正麵交鋒並不吃虧。萬一不支,還有西城三萬,東城四萬可以補充。大家最擔心的其實是失去了蹤跡的胡陽。萬一大戰之中冷不丁地來一下,那可受不了。所以把次要兵力都集中在東側,以防胡陽偷襲。
經過一夜的準備,第二天,聯軍開始調整部署。華陽城內驚喜地發現,聯軍已經從他們的攻擊陣地上撤退;一隊隊北去的哨探傳達的消息明白無誤,這支軍隊將要北上;鄭國與華陽之間的大道已經通暢,鄭國開出的軍隊幾乎就在鄭國到華陽的中途,隻要半天時間就能進入華陽。雖然各級軍官提醒著他們的士兵,加強戒備,不得鬆懈,但大家都清楚,這場劫難終於要有驚無險地過去了。
幾乎要日上中天時,城北傳來鼓聲,大軍果然北上了。遠處天邊的塵土,昭示著大軍前進的目的地。
大軍前進十餘裡,來到魏長城南關附近。哨探報告,秦軍已經到達管城一線。芒卯下令安營。四支軍隊分左右兩支,在一條小河溝的兩岸紮營。雙方的哨探經常迎麵相撞,但在發現了對方後都很默契地相距一百步,各自退後。雙方都在相互試探對方的部署,調整自己的部署。
當聯軍北上後,增援的韓軍立即開進到華陽城邊。劫後餘生的華陽守軍大開城門,把臥病領軍出戰的暴鳶抬進城中。除了警戒部隊外,其他部隊也都進城休息;而入城的鄉民則退出城去,各自回家。
當太陽再次升起時,緊鑼密鼓的戰事就算開始了。
在哨探的引領下,一萬武卒排出一列橫隊占領了預設陣地地兩端。每個武卒營的後方都有五個民軍營跟隨。右側的東城軍和趙軍則前出到北城軍的前方,兩軍呈“八”字形排列。由於側翼就是魏長城,所以不存在側翼遭偷襲的風險。
秦軍幾乎同時出現在戰場上,相距百步同樣列開陣型。他們可能由於兵力不足,隻列成一排橫隊。
在鼓聲的催促下,兩邊的軍隊緩緩靠近。相距五十步時,雙方相互射出一支箭,相互造成了一些殺傷,就迅速轉入衝鋒。
魏軍第一陣的衝鋒十分順利,秦軍的橫隊在絕對優勢的魏軍麵前迅速被擊穿,失去隊列的秦軍,扶著傷員,拖著陣亡弟兄的屍體,逃往二百步以外的第二道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