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魏使段子乾(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5834 字 4個月前

魏冉聽見段子乾的解釋,依舊盯著他,一聲不吭,鄙夷的眼神仿佛在說,我看你有什麼能說的!

段子乾有些不甘,咬牙道:“王本願與秦連橫,將軍芒卯、魏相魏齊亦附之,然信陵君無忌非之。彼言秦強魏弱,魏與秦和,秦受其利,魏得其害。再三請王合縱。王不能答,乃聽之。”

魏冉道:“前者往啟封與孤盟者,非信陵君耶?不旋踵而背盟,自食其言,固其肥耶?”

段子乾道:“王亦責之,既盟於天地,不可背也。信陵君言,昔者奉王命使於秦營,退秦軍也,非利秦盟也。苟利社稷,彼一身何足惜也。彼猶言,其出使也,使於啟封,魏地也,畢生之恥無以加也,誓必雪之!”

魏冉道:“魏王何言?”

段子乾道:“信陵君於朝有威勢,善辯而複親人,群臣多附之。魏王懦弱,好內寵,每朝常虛應,政事一聽信陵君處之。”

魏冉道:“非也,段子深知魏王之與秦也,焉得儘聽信陵君乎?”

段子乾道:“魏王雖欲與秦,其奈信陵君何?”

魏冉道:“王欲和秦,而魏將相皆與之,信陵君何獨能乾?”

段子乾道:“魏將芒卯,素為智囊,雖久在魏,而根基不立,雖欲抗之,力所不能。魏相魏齊,雖有王室,其親偏遠,家貧力乏,倚食於王,非強族大戶所能匹也。信陵君,王之親弟,封邑十萬戶,猶有加之;魏之臣,無不爭效其力。故王雖得將相之助,猶不能處自。”

魏冉道:“信陵君加封於何處?”

段子乾道:“封於管邑五十裡。”

魏冉沉吟了片刻,似乎在回憶管邑的位置。段子乾解釋道:“管邑乃故管國也,舊邑在圃田以西,長城之外。其民不過一裡。”

魏冉與胡陽交換了一個眼色,胡陽道:“臣往其地,有一城邑,戶不過百,其旁三五裡,有廢城,其內新起官司五七座。吏民皆退往長城之中,尋之不見。”

魏冉默默點頭。複對段子乾道:“段子其魏人耶,其韓人耶?”

段子乾不意有此問,但也不好不答,便道:“臣之祖,本鄭人,共叔段之後。其後人有遷安邑者,段乾木是也,是魏臣也。臣之祖留鄭於,鄭滅乃入於韓。故臣乃為故鄭人。”

魏冉道:“段子自韓入魏,深獲魏王之心,得預國事。當於廟堂直斥信陵君欺君之罪,何負王之望至此耶?”

段子乾道:“臣以孤身入魏,幸得王恩,得預朝政。然勢微而力薄,效犬馬之不逮,焉得抗信陵君。”

魏冉道:“既如此,段子出使,必得信陵君之允乎?”

段子乾道:“焉得不允。魏喪師十餘萬,將軍芒卯無蹤,三將身殞,二萬武卒皆無所歸。魏失其國之半。況卷城失陷,秦軍旦夕而至大梁,信陵君焉得禦之。”

魏冉道:“魏既無禦秦之力,將以何奉而退秦耶?”

段子乾道:“魏願獻南陽以和之。”

魏冉眯著眼道:“秦去歲已得溫,南陽得其半矣。今複獻南陽,猶不及去歲之奉也。”

段子乾道:“臣所獻南陽,非晉之南陽,實楚之南陽,乃在宛、葉間。”

魏冉和胡陽均一挑眉頭,盯住了段子乾。

段子乾道:“魏於楚南陽有犨、昆陽、魯陽諸城,富於鹽、糧,乃取之於楚,固非魏之所有,今皆奉於秦,以效其誠!”

魏冉道:“既獻其城,當得山川之圖。”

段子乾道:“臣固當予也,未知其稱穰侯之意乎?”

魏冉道:“魏獻楚南陽,足見其誠。其餘皆細事耳!”

段子乾行了禮,出去,少時與一郎官捧一木匣進入。打開木匣,準備取出其中的地圖。魏冉製止道:“且稍俟。山川圖譜既至,不當於此開,秦有虞人者,專一司之。”

段子乾停下手。胡陽叫道:“士來!”一名武士進來。胡陽道:“護郎至虞人營中,共閱其圖。”

武士對郎官行禮揖讓。郎官複將木匣關上,捧在手中,跟著武士出去。

魏冉道:“魏和意之誠,於段子可知。孤有私情,或可請矣?”

段子乾拱手道:“願聞穰侯之請,自當儘力。”

魏冉道:“孤有封地在陶,而孤久居鹹陽,封在穰城,距陶千數百裡,其間皆魏地也。孤每思通陶,而不敢犯魏境。敢請魏王加恩,允臣與陶通。陶之?可及於臣,臣之使得通於陶。其可得乎?”

段子乾道:“穰侯這之使通於陶,臣可必也。陶之貨通於鹹陽,敢請於王。”

魏冉道:“王或無礙也,若信陵君阻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