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公子繒入武安(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5106 字 7個月前

陳四道:“被兵處方有貴賤,正好行商。”逆旅主人擊節歎賞。

外出的人都回來了,大家一起炊粥,鄭安平向大夫提起見公子繒事,大夫也沒有見過,不知虛實真偽。大家商量,應該不是趙人的陰謀,因為要抓他們完全不用這麼費事;而見了胡陽,什麼公子繒、兵曹,如果是假的,一定會露餡,而且不可能逃脫。為了防止有什麼意外,大家也做好了相應的準備,一但有意外,相互不必援救,以迅速撤出,回武安報警為上。因為他們都是低層爵士,所知的軍情無多,就算實話實說也不會給秦軍造成什麼損失。

商議已定,還是鄭安平和陳四帶著四人先行,大夫帶著其餘五人收拾行李隨後,其實是相互錯開時間,以便照應。

滏水津口要往南走約二十餘裡,黃昏時已經到達。這裡也有一個很大的聚邑。雖然天色晚了,人流還不少。陳四向鄉民詢問郭氏絲行,大家也都知道,指點了道路。一行人到了絲行,絲行已經上了門板。敲開門,聲言自己來訪曾先生。少時,出來一名小僮,領著六人左拐右繞,到了河邊。這裡是庫區和碼頭,很少住人。小僮駕輕就熟,帶著眾人來到一處院落,敲開門,聲言有人到絲行訪曾先生,門房領入,進去通報。少時,兵曹出來,見是鄭安平一行,道:“隻此乎?”

鄭安平道:“尚有六眾隨後便至。”兵曹出門,果見六人出現在門前。兵曹並無他言,領著進來。道:“但留二人連夜而進。餘者就宿於此,旦日早行。”

鄭安平想要反駁,兵曹攔住,道:“中更若有他言,儘在公子身上。與諸兄無乾!”

很自然地,大家一致推鄭安平和陳四夜行,其餘十人由大夫率領,明天再走。

兵曹領著鄭安平和陳四繞到河邊,上了一條小船,公子繒就在這裡。本來衣著華貴的公子繒,現在變身一個商賈,穿著和陳四等相似的長衫和綈袍,看來等了很長時間,竟然還有些瑟瑟發抖!鄭安平和陳四上了船,兵曹便叫啟程。船夫一竿撐開,搖著櫓,駕船向上遊而行。

河上寒風侵肌,公子繒一個勁地縮頭縮脖,好像十分不耐寒。鄭安平脫下自己的綈袍,罩在公子繒身上,說道:“河上風寒,公子且臥於艙內。”

公子繒似乎很感激地衝鄭安平笑笑。鄭安平扶著公子繒蜷縮在艙裡。看上去很不舒服,其實受的風小,比坐著暖和多了。不多久,公子繒竟然沉沉入睡。

陳四與鄭安平相視無言:如此弱不經風的貴公子,竟然潛伏在邯鄲近半年時間,還能不暴露,也真夠他受的;這要到了軍中,可怎麼辦?

夜有些深了,鄭安平讓陳四也去休息,自己凍得不行,根本睡不著,就來到船尾和船夫搭訕,借此驅除寒意。他自己介紹自己是鄭人,助本家公子來尋生意,就便問一問本地的風土人情、山川遠近。船夫也知道武安來了秦軍,心裡有些擔心,特彆是走夜路……就著無事,兩人天南海北地閒扯一番,有心算無心,被鄭安平套出很多話來。

原來,邯鄲郭氏是一家冶鐵的大戶,近幾年,生意拓展到絲綢等,隻要掙錢的行業都有郭氏的身影,隱然趙國第一巨商。船夫道:“但得郭氏相助,事無不成。”

一邊說話,一邊和船夫一起搖櫓,鄭安平終於熬過這一夜的寒冷,守來東方的曙光。船夫道:“前者不遠便為磁山,郭氏之礦在焉!”然後將船靠上岸,道:“如此便入武安矣!”

靠岸的振蕩驚醒了船上二人。兩人坐起,見鄭安平在給船夫掏錢,船夫推辭道:“傭值郭氏已付矣!”

鄭安平道:“夜來得兄之教,勞兄之力,非敢為謝,或備一餐!”扶著睡眼惺忪的公子繒和陳四跳上岸去。

前行不遠,就是他們來時鄉導傭船的津口。從津口北上三十裡,才是秦軍所占據的武安東城,而在離東城十來裡外,就是武安縣城。從津口北上,一路都有鐵礦,並不冷清;在河邊,林立的治爐散發著巨大的熱量,把這裡燒烤得有如春天。

陳四默記著幾天前的道路,帶著公子繒沿著道路奔往洺水。天明後,一行人走進洺水邊的一個聚邑裡,找到一家酒肆,買了些酒肉,吃了些蒸飯,公子繒的麵色和緩過來。一路上,鄭安平的綈袍一直穿在公子繒身上,直到現在,才脫下來要還給鄭安平。鄭安平喝了酒,這裡又有些冶爐的餘溫,比在河上強了不少,自然不收。公子繒並不推辭,複又穿在身上。陳四在一旁看了發笑。

吃過早飯,三人複再起身北上。從這裡過了洺水,就是磁山,郭氏擁有的最好礦點就是磁山。但三人怕為趙人看破,不敢從這裡過河,寧可沿著洺水一路向北。這裡相比對岸,人煙較少,以田園為主,相對僻遠。公子繒言語不多,性格古怪,鄭安平和陳四都不敢怎麼和他搭話;他也很少問話,好像十分信任二人,任由二人帶著穿鄉過邑。偶爾前麵有民軍盤查,又避不開的,隻言是郭氏,並不留難。一直走到日頭西沉,順著河道拐向東,陳四尋到水淺處,正要過河,過岸發出一聲斷喝:“何人?”

三人一聽,如聞仙樂,心花怒放:喝叫的竟是秦音。鄭安平不敢暴露三人的身份,隻用秦音回答道:“秦人!”對麵的聽見了他的秦音(雖然帶著鄭音),也見他們沒有器械,便道:“且渡!”

三人涉水過了河。一名士卒上前查問,鄭安平道:“願見大夫。”一名簪嫋過來,看了看鄭安平,問道:“汝乃何人,見大夫何事?”

鄭安平道:“吾乃中更親營大夫鄭安平,哨探歸來。”

簪嫋聽了,叫過一名士卒,道:“且送大夫處。”那名士卒引著三人往大夫處而來。那名大夫住在一處民宅中,聽見士卒的報告,出來看了看鄭安平等三人,並未多言,便指一指遠處的城池,道:“中更所在不遠,汝等可自歸之!”

鄭安平道:“吾友體弱,或有車駕,願稍助!”

那名大夫道:“於途輜重皆肩負也,焉得車乘?未能也!”

鄭安平隻得相辭而彆。轉到一處營盤中,求見官大夫。這名官大夫在王齕那裡見過鄭安平,知道他雖然爵位不高,但功勞不小,對他十分熱情。為鄭安平從邑中征用了一乘牛車,讓邑民拉著,十名士卒護衛,直往東城而來。

東城由司馬靳的前軍占領。由於鄭安平沒有節符,公子繒也不便出示他的玉佩,很得了些留難,好說歹說才得以入城,進了中更大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