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洛陽大勢(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3897 字 7個月前

他們都認為,這是一個貴公子帶著一群家人來洛陽辦事:那個老的明顯是家宰,兩名中年家臣和兩名年青的家臣是實際辦事的,那個女人和孩子,顯然負責公子的日常起居;隻有鄭安平,大家猜不出他的身份,但見他平時跟著家宰,就猜可能是家宰的子弟,帶出來見見世麵。

平時這群人或三或兩,或自己出去或由主人領著,四出拜訪洛陽的商戶。漸漸的,這個主人的名聲也出來了,名秦安,一聽姓氏就知道是秦國人,怪不得秦國不打磕巴地就把錢花在他的身上。大家一直以來就覺得,秦國的生意很不好做,因為秦國“重本輕末”在各國是出了名的;秦安雖然在洛陽時間也不短了,可一直不溫不火,但這一次,大家對這個秦安刮目相看。

秦安帶著人拜訪商家時,公子、家宰和鄭安平是標配,可能有時再加上一個兩個的。秦安介紹時隻說是公子歇;這位公子歇雖說已屆中年,倒也很健談,生意上的事似乎都很熟悉;而旁邊的那位家宰倒像是個擺設,除了點頭微笑,什麼話也沒有。

黃歇曾經總理過楚國的商事,而楚國還是一個重視商業的國家,對各行各業都很熟悉,對生意的底層有深刻的理解。每次拜訪回來,就和大家一起分析所獲得的情報,每每讓人耳目一新!第二天大家再按布置的計劃,分頭去搜集新的情報。不過五天,天下之勢幾乎儘覓!

他們重點從安邑來的鹽商那裡得到魏軍的情報,從邯鄲的商人那裡打聽到幾的戰事,連秦使入大梁、濮陽和陶的情況,洛陽這邊幾乎第二天就能知道,比信使回報還要及時!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從商人的口中,得到各國高層的動向;而秦國的動向,他們也有選擇地向外界透露,以便換取更多情報。

三國將伐閼與的消息傳到趙國時,趙王就與重臣們商議此事。趙國的重臣當時有平原君公子勝、平陽君公子豹,這兩人都是趙王的兄弟,上卿藺相如、廉頗和虞卿;還有個老將樂毅,是客卿身份,隻備谘詢,一般不參與具體事務的研究;他的兩個子侄樂間和樂乘,出入於燕趙間,經常找不到人。

這些人的一致意見是,閼與又遠又險,本身價值不高,不值得派兵救援,不如等聯軍離開後,再派一支部隊去收複,比較實惠!可偏偏這時,趙王隨口向主管稅收的趙奢提出這個問題,趙奢的意見是,雖然閼與又遠又險,但狹路相逢勇者勝。於是趙王立即命令趙奢組織一支軍隊,準備救援閼與。

但戰事的發展完全脫離了趙氏的控製,秦軍沒有在閼與與趙軍糾纏,而是突然出現在武安,這裡離邯鄲不足百裡。趙奢隻得在離邯鄲三十裡外的穀口安營,臨時堵塞秦軍進入邯鄲的通路,為邯鄲設防爭取時間。在那些日子裡,趙王寢食難安,而各上卿也拚命工作,四處搜羅軍隊。惟恐秦軍一個衝鋒,趙奢抵擋不住,秦軍就直入邯鄲了。

似乎天如人願,秦軍與趙軍竟然於武安相安無事了二十八天,邯鄲周圍兵力已厚,戰力已成,趙王乃命趙奢前往閼與,去解閼與之圍,將防線交給廉頗。但就在趙奢已走,廉頗未入的一瞬間,秦軍衝出了武安山穀。好在廉頗此時已有雄兵在握,果斷出城,與秦決戰,一步步將秦軍逐出了邯鄲近郊。趙王懸著的心這才放下。

一天後,趙王才知道,長城也在同一天失守!秦軍兩路大軍在長城內會師,總兵力竟達二萬人。趙王派人告知廉頗,他的兵力與秦軍不占絕對優勢,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千萬不要大意,給秦軍可乘之機!廉頗果然用兵老成,步步為營,一步步把秦軍擠出了漳水,退至趙魏邊境。

邊境地帶趙軍與魏軍時有衝突,趙軍曾趁魏軍與秦軍在啟封對峙之時,發軍襲奪了幾邑、防陵和安陽,現在秦軍退至魏境,趙軍不敢直接追入,就派人與魏軍接洽,希望魏軍看在兄弟之邦的分上,與趙合擊魏軍,或至少保持中立。魏守的回答模棱兩可:”秦趙大國也,相鬥於敝邑,不敢解紛,惟自解矣!“但隨後,秦軍就襲奪了趙軍占領的幾邑。趙王認為,這就是秦與魏聯手的明顯征象:魏要借秦人之手,從趙軍手中奪回失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