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複得軹城(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854 字 4個月前

一人道:“非臣敢疑王也。然須賈猝然示警,亦未可忽也。”

秦太子道:“以要事星夜報鹹陽可也。其要者,吾等眾人務須安堵,各安其位,勿得驚慌。”隨即問道:“驛邊魏營,其有動靜?”

一人報道:“未睹也。然巡哨已多,其勢不可加也。”

秦太子道:“但未止吾以驛內,任由出入探訪,必無他故。眾其安之!”然後揮手讓眾人退出。

陪同太子入質大梁的最高爵位是一名五大夫。館驛的一切日常事務都由他管理,三名公乘協助辦理具體事宜。太子身邊服侍起居的有三名姬妾,三名家僮。其他人雖然各有分工,其實都是全才。尋常到鹹陽報告,都是輪流指派,並無特殊安排。但今天情況特殊,五大夫特彆派了一名以行動迅捷著稱的從事前往鹹陽,再三叮囑,一定要把魏國將對太子不利的消息傳達過去。然後派十來個人四散到各集市街坊,專一打探軹城的動靜。其餘人重點關注大梁方向的動靜以及周圍魏軍的動態,隨時做好應變準備。

當魏齊向信陵君通報軹城的動靜時,信陵君也吃了一驚。按理說,軹城有如此大的動靜,他應該能夠迅速得到消息才對。他一麵安撫魏齊,讓他不要匆忙行事,一麵派出門客四出打探,甚至直往軹城。

一直到兩天後,門客才逐漸回報,從洛陽得到的消息是,以前必須到安邑以糧易鹽的交易,現在也可以在軹關完成了。而到軹城的人回來報告,軹城安逸如常,集市繁榮,並無刀兵跡象。由於不能公開身份,這名門客並沒有麵見軹城的官員。但他報回來一條消息:幾個月來,秦人一直在軹城公開活動,招募流民到安邑;入冬後,秦人的活動少了,但移民並沒有停止,隻是改由軹城的吏卒來完成。由於流民減少,街頭的治安似乎還有好轉。

信陵君立即感到情況不對。秦人親自到魏境招募流民,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相反,由於秦人不相信外人,更傾向於隻留下土地,而趕走原住民。於是他再次派出大批門客前往軹城,並相機進入安邑,打探情況。

門客們出了軹關,立即發現了情況有異:關外,一條大道正沿軹道向軹關延伸,而修築道路的,赫然就是秦刑徒:他們特征性的統一的褐色服飾,保證不會被認錯。但有心人觀察到,這些人中,許多都是三晉的口音,而不是秦音。

繼續深入可以發現沿途的聚邑都得到很好的治理,破敗的房舍得到修補,仍然可以看到明顯的修補痕跡。聚邑顯然經過改造,最為明顯的是一塊顯然經過刻意平整的廣場。雖然是冬天,但每天都有人在廣場上進行隊列訓練。雖然這也是魏國所提倡的,但門客顯然認為,這麼遙遠的地方出現這樣的情景不能歸因於魏官吏的勤勉儘職,而應該是被秦人接管了。

門客們每到一處就會有人回來報告;而每得到一處報告,都讓信陵君難以置信:難道一個地方治理得整齊,就是秦人入侵的跡象,而一片混亂才是魏國治理的常態?特彆是當地的居民幾乎是和平地接受著治理。難道戰敗者不應該成為戰勝者的戰利品,而飽受蹂躪嗎?不應該是在武力壓製下瑟瑟發抖嗎?

儘管有這些疑問,他還是判明了一個基本事實:秦人已經控製了軹道,甚至已經控製了軹城,而且采用了一種聞所未聞的和平方式。

在信陵君的門客還在軹道上探聽消息時,築路大軍已經進入軹關,開始修築從軹關到軹城的大道。在信陵君終於了解了秦人占領軹道後,與朝中大臣商議時,大家對信陵君門客傳回的消息表示不可思議:軹守怎麼可能就這樣與秦人勾結在一起呢?特彆是段子乾,尤其不相信軹道失守,他在垣城建立的武庫正在順利地運作,采礦、冶煉、鑄造、打磨,絲毫不差。他建議將軹守召回大梁,當麵詢問。魏王隻問了一句:“秦太子何為?”

魏齊報告道:“乃於館驛,彆無異樣!”

魏王道:“秦若奪吾城,吾必取其命!”眾人都對魏王的任性無可奈何。

由於段子乾堅持,而且段子乾極得魏王歡心,信陵君也不好過於拂逆,加之其實他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難道要從大梁派軍隊過去嗎?隻得同意了朝臣的意見,派使者召回軹守,命軹尉代理軹守。

使者到達軹城時,他完全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條寬闊平坦的大道從山穀中蜿蜒而出,直到軹城腳下。無數的秦國刑徒在工地上勞碌著。城內一片太平景象,商鋪林立,顧客盈門。由於臨近魏國新年,進城賣土產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使者出示了節符,進入縣府。不久可以聽到縣府內金鼓齊鳴,絲竹聲聲,肉香四溢。當夜,使者就宿於館驛之中。

但就在當夜,一個謠言在城中迅速流傳:魏王聽信讒言,要召軹守入大梁問罪!軹守多年經營軹城,如今的繁榮全賴軹守與秦結盟。如果軹守離開,秦必與軹刀兵相見,彼時軹城內一定血流成河……次日天未明,一群國人就圍住了館驛,要求使者不要帶走軹守,保全軹城全城百姓的性命。使者莫名其妙,出來與大家相見。一名鄉紳激動地告訴他,軹城能有今天的繁榮,全靠軹守當機立斷,與秦確認了同盟關係,現在軹城少了流民,治安得到恢複,商業得以繁榮,還在軹關設立了鹽糧交易中心,為國家謀得大量利益。願大王勿聽讒言,留軹守在任,全體軹民定以軹守之命是從!這位鄉紳的話半文半白,還夾雜著土語,南陽晉音與大梁還有不同,使者使勁聽了半天才聽明白他的意思,敢情是不許軹守歸國。這不是反了嗎!他喝斥這名鄉紳道:“國之大事,豈鄉野村夫所得妄議!若乾王事,使命不成,與者皆斬!”

這名鄉紳並不退縮,反而反複申言道:“……願尊使上達天聽,以順民意,勿逆軹城之民!”

使者終於勃然大怒,拔出劍來,道:“再有諫者,死!”

旁邊一人突然大叫道:“王使不從民意,反欲縱惡,是何道理!”使者大怒,上前來舉劍便刺。不想被那人一閃而過,一腳踢在小腹,仰麵摔倒,手中的劍也摔出老遠。隨從想上前攙扶,一群人一擁而上,道:“使者以下意上達天聽,今違民意,是不義也!殺之何傷!”便要上來群毆,嚇得眾隨從一哄而散。這群人把使者從地上拎起來,左一耳光,右一巴掌,腰上一拳,背上一腳,打得使者暈頭轉向,幾乎失去知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