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歸葬(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251 字 7個月前

到了沉船地點,邑中水性最好的五個人同時下水。到河中央依次潛水探摸。約一個時辰後,終於從河底撈上來一具屍體,眾人看時,正是太子!據說被卡在石縫中間。撈到了太子的屍體,五大夫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反正自己這一生,就算徹底毀了;能找到太子屍身,勉強可以交差!

一共撈了三天,撈出來四具屍體,還有兩具邑人稱找不到,不知是被泥沙掩埋了,還是被衝到了下遊。這四具屍體中,有三具是秦人的,一具是魏人的。沒找到的兩人則都是秦人。

把撈上來的屍體運回成皋,就於城中買了棺槨收斂了。成皋守不敢讓秦人住在城內,於城外包了逆旅食宿,請他們出城去住。於是秦人移靈於城外,等待鹹陽來人處理此事。

幾天後,鹹陽來人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派來的人是安國君的兒子異人。現在,異人已經從一個小孩的身形,發育得和成年差不多,聲音變得嘶啞,唇上長著絨須,和在邯鄲時的形象完全不同。

陪同異人來的則有宗正府的官員、太子府的家臣和典客府的行人,客卿張祿派門人鄭安平前來,主要負責行政、後勤方麵的事物;此外,廷尉府派出了兩名法官,國尉府派出了兩名五大夫,他們負責調查這次事件中各人的責任,並加以追究!

儘管已經過去了十來天,在春夏之交的氣溫下,屍體已經腐爛,形狀令人作嘔,發出難聞的氣味,兩名法官還是十分認真地驗查了全部十一具屍體,並詳細地記錄在木牘上。這項工作持續了三天。在這三天中,太子的侍衛或二三人,或五六人,或七八人一組,分彆領著前來調查的五大夫來到出事的現場,詳細介紹當時自己看到的情況。調查人員把每個人的話都作了記錄,並讓他們畫押確認。法官在驗看完屍體後,又走訪了周圍的邑裡,詢問他們那天發生的事情。成皋雖是韓地,但當地都說標準的周音,與秦音比較接近,溝通並無障礙。對邑民們的陳述,法官們也一一作了記錄。

調查結束,重新封了棺槨,結清了一應費用。一名行人由隨衛太子的五大夫和公乘以及兩名劍士陪同,傭了一條船,把那名魏人的屍身也用棺槨盛了,前往大梁,交還魏國;同時,通報太子失事之後,太子的隨從將全部返回鹹陽。其餘人把十具棺槨都裝上車,取道陸路,返回鹹陽。

行人一行乘船於三天後到達大梁,先到城外驛站報到。驛站立即逐級報上去。次日,須賈大夫親自過來接見,認得是隨衛太子的五大夫,驚問何故?五大夫向須賈大夫通報了太子一行遇難的過程,並言先已有魏卒載身歿的段子乾等的屍身先行返回,其他魏卒畏懼懲罰,已經在成皋集體逃亡。

須賈大夫一聽,急得拍膝道:“事急矣,事急矣,吾等並未得報……必將先報於王!”行人讓須賈大夫接收了棺槨,自己將前往梁西驛居住,因為太子身亡,梁西驛隻能撤回。須賈大夫同意讓秦人回梁西驛,把棺材就留在這處驛站裡,交給驛吏看管。自己匆匆乘車進宮,向諸大臣報告這一驚天消息。

秦太子與魏使段子乾同沉黃河,移交軹城之事失敗。這一消息迅速在魏國政界傳開。

在信陵君門客們的努力下,被悄悄丟棄的段子乾等人的屍身全部被找回,交還給各自家屬,各自依爵安葬。段子乾是韓人,卻沒有透露家住何處,自己在魏國也沒有安家,算是絕戶。大家以為段子乾覺得魏王器重,又死於王事,怎麼著也應該給予厚葬。但魏王就是不說話,經辦此事的臣子也就在魏國一處墓地找了個地方,草草安葬了。

朝中官員有人提議要捉拿擅自逃離的魏卒,於是向各郡縣下發了緝捕榜文。由於緝拿的對象多達五十人,且多數都是無名無姓的庶人,榜文行到各縣,早已麵目全非,根本不可能找到這些人。隻能把他們的家屬拘押起來了事。

須賈大夫代表魏王宴請了秦行人和五大夫,對他們送回魏人靈柩表示感謝,對太子遇難表示悲痛。須賈大夫大度地主動表示,鑒於兩國遭到嚴重打擊,軹城之事暫且擱置。行人宣布,將於近日將梁西驛的秦人全部撤回鹹陽;須賈表示將親自前來送行。

臨走那天,天下著蒙蒙細雨。梁西驛的秦人均在自己的身外披了一幅粗白麻布,以示為太子及其他死難者服喪。驛中的物品隻撿必須的裝了兩車,剩餘的粗細財物都分給四鄉的邑裡。五大夫還專門到魏軍守備的營中,向營司表示感謝!須賈大夫乘車而來,禮送眾秦人,帶來的禮物都被行人和五大夫婉言謝絕,一概不收。一眾秦人離開了梁西驛,踏上歸途。

須賈大夫看著秦人漸行漸遠,不自覺地小聲道:“秦人複出矣!”

(第二卷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