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歇再次伏拜於地,道:”臣之罪,萬死不足贖也!“
張祿道:“願左徒自往宮中待罪,臣當往報於王也。——慎勿驚公主!”
黃歇道:“公主於臣,君也,主也。身有太子骨血。臣縱萬死,敢驚公主!”
兩人懷著難以言說的心情,同乘一車前向宮中。在宮前兩人相互辭彆,黃歇回楚宮,張祿前往章台宮。
秦王自太後去世後,已經很少前往離宮,平時就在章台宮調琴弄劍。見張祿求見,不知何事,傳令在偏殿召見。
張祿先至偏殿,秦王更衣,隨後方至。張祿見秦王進來,伏拜於地道:“臣該萬死,有罪於王!”
秦王道:“何罪?”
張祿道:“楚太子亡矣,而臣不知!”
秦王亦驚道:“楚太子?何亡?”
張祿道:“其亡歸楚,已數日矣!”
秦王沉默了片刻,道:“敢其托病,而乃亡也?”
張祿道:“然也!”
秦王陷入了深思中,良久道:“何故?”
張祿道:“聞楚王將不起……”
秦王打斷道:“是則卿乃言之,寡人已許其傅歸問之!其亡也乃在其前,願聞其實!”
張祿一聽,頓時汗流浹背。自己在得到太子逃亡的消息後,並沒有第一時間想到這事對國際形勢的影響,隻是單純覺得有可能影響秦楚邦交。但秦楚邦交其實是牽動天下大勢的事。自己甚至沒往這方麵想,一心隻覺得秦國遭到欺騙和背叛,完全被一種屈辱的心情所左右。秦王這句話,完全提醒了張祿,他直起身,擦了擦汗,又伏拜道:“容臣思之!”
秦王道:“武安君適與韓戰於南陽。太子之亡,其將及此乎?”
張祿拚命讓自己大腦清醒過來,思忖良久道:“楚卒無所動,不涉南陽也!”
秦王又道:“若楚將援韓,秦將奈何?”
張祿道:“臣即命一五大夫引卒萬人,出函穀,以為武安君遠援。”
秦王道:“就命司馬靳領之!”
張祿道:“謹奉教!”
秦王道:“楚左徒黃歇擅放楚質,與秦不忠,可令自裁!”
經過方才一通緊張的思考,張祿終於清醒過來,諫道:“歇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無罪而歸之,以親楚。”
秦王道:”太子歸楚,秦楚必戰。黃歇,天下之智士,若令歸楚,蓋與虎添翼也!“
張祿道:”歇為智者,所為必有所謂。秦強而楚弱,楚事秦也必謹;楚強而秦弱,則有無黃歇正同也。“
秦王盯著張祿看了看,道:”誠如卿言!卿其遣之。“
張祿道:”左徒得遣,公主其留乎?“
秦王想了想,道:”但聽公主可也!“
兩人於宮中仔細計議了天下之勢,認真分析了各國的動向,一致認為,韓與秦地相錯雜,威脅最大,力量最弱,化韓為秦,仍然是今後一段時間內的主要任務。為保證這一戰略意圖實現,拉攏楚國是必須的;而楚太子此去,也一定發現了秦國的意圖,準備在秦國最虛弱的時候,謀取自己的利益!
在這一大前提下,二人都認可,放黃歇回去是可行的。一則威懾:秦不懼黃歇和楚國。二則拉攏:如果殺了黃歇,楚國隻有與秦對抗一條路可走;而如果放了黃歇,楚國還保留與秦交好的一線可能!這一線可能如果善加利用,則可以牽動天下大勢!
從秦王那裡出來,張祿對與黃歇的交鋒充滿信心!
第二天早朝,黃歇自然不會能加了。張祿宣布了黃歇私放楚太子的事,黃歇正待罪楚宮。群臣意動,紛紛提議嚴懲黃歇。秦王道:”黃歇,楚人也,非秦人也。為主儘忠,恰成其名!黃歇之罪,由相國處之。“群臣這才不再說話。
散朝後,張祿帶著芒未,引著一百劍士進入楚宮。黃歇沒有穿外衣,肉袒於門前迎接;芒申公子和車右、虎仲二先生也在左右。張祿昂然直入,於階前問道:”公主何在?“
黃歇道:”猶在後宅。“
張祿道:”臣請與公主見!“
太子數日不現,公主已知情況不妙,但她詳作不知,從不詢問黃歇,隻是自己心中緊張。今日黃歇肉袒,張祿率兵到來,早有人報與公主。公主知道自己最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這時一名女官過來報道:”張相請見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