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楚王完即位(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886 字 7個月前

經過近十年的休養生息,楚國的國力得到很大恢複,十年生聚的目標基本實現。車庫也日漸充實。

黃歇則介紹了秦國的形勢。秦國雖然經曆了更換相國、太子喪命和太後去世等一係列變動,但在秦王的控製下,朝局始終不亂。

子蘭問道:“聞太後專權,穰侯等各自營私,其狀若何?”

黃歇道:“秦王即位四十載,以純孝聞於天下。方其為質於燕也,孤身在外,何有他助。及其歸也,乃有穰侯、華陽、向壽之輩,皆太後之弟,複有涇陽、高陵之輩,皆太後之子。此諸子雖曰貴戚,其實乾才,非但以親顯於國也。穰侯等皆四方征伐,戰無不勝;涇陽、高陵,鎮壓戎狄,未曾少懈。穰侯三免相,而三複。至張祿出,皆服其善。穰侯卒,涇陽代為陶守,亦任其事於外臣。蓋天明則日月不明,是故君在內主其運,臣在外主其事,一本之於秦法,事簡而備,吏不勞而成。是故雖屢戰,而力愈完也。其勢不可敵。今伐韓,其勢必能成。”

子蘭道:“楚人多有勸助韓者……”

黃歇道:“不可。小助之則無益,空與秦絕。大助之則楚亦傷矣。惟當坐觀而已。”

楚王道:“十年生聚,得之不易,未可一旦而棄之。但謹守其機,以待時也。”

子蘭道:“十年生聚,臣已辦矣。心力憔悴,華發早生。十年教訓,其力有不逮。左徒歸,臣當退矣!”

黃歇道:“兄弟同心,子蘭焉得退也!”

楚王道:“吾命不久矣!即吾在時,子蘭主之,黃歇善佐之。吾往矣,願子歇善輔子完。”

黃歇還要推辭,楚王即呼太子近前,道:“左徒輔汝十年,令汝日進。吾死之後,汝當父事左徒,未可怠也!”

太子當即伏拜道:“謹奉教!”

又轉向伏拜黃歇道:“願歇父勿以完不肖而棄之,早晚誨之訓之!”

黃歇知到大事已成,太子即位已無障礙,但絲毫沒有輕鬆的感覺:複興楚國的重任依然沉重。

第二天,楚王宣召隨侍的姬妾中,就沒有了那些兒子已經成年的姬妾,一般都是年輕尚未生育的女孩。以前經常侍候的陽文君沒有再被召入,她的兩個兒子,則被命於室外侍奉太子。

太子就居住在室外,寸步不離。子蘭和黃歇輪流住在殿外偏間。楚王有命,由太子傳子蘭或黃歇,再曲他們傳達給各有司。各地的報告也由各有司彙總後,報給子蘭或黃歇,再和太子、楚王商議後,擬出意見,下發各司。開始,子蘭和黃歇共同參議;漸漸的,子蘭自稱老病,黃歇值班的時間越來越多,許多重大朝政,主要就由黃歇斟酌辦理。

黃歇密切關注著白起圍攻野王的戰事,從每天返回的報告中,他發現白起的攻勢並不順利。這讓他放了心。至少,今年可以平安渡過了!

僅僅隻過了三個月,還未到秋收的時候,楚王薨,諡頃襄,諡襄,是褒揚他“甲胄有勞”,加個頃字,顯然是批評他“墮覆社稷”。太子完毫無爭議地即位。新即位的楚王立即任黃歇為令尹,封春申君,淮北十二縣都作為他的封地。

淮北曆史上是宋、楚、齊交界區,宋國與楚國曾經在這裡發生過多次拉鋸戰,宋國還曾一度將國都臨時遷到這裡。齊滅宋後,引發“五國伐齊”,楚是當時齊國惟一的盟友。但這位盟友不僅沒有與伐齊的諸侯國交戰,反而殘忍地殺死了齊王,兼並了淮北。在秦滅楚郢最危急的時刻,從淮北趕到的援軍是楚軍建立對秦國防線的重要力量之一。而在楚定都陳後,四百裡外的淮北就是楚國東邊的屏障。

將淮北十二縣都交給黃歇打理,自然是一份信任和重托!

白起沒有強攻野王,他隻留部分部隊抑留韓軍於城內,其餘部隊則由皮綰率領,去占領四周的鄉邑,重分土地,推行秦法。所以,野王雖然沒有攻下,但並不妨礙南陽各地的春耕。在堅守月餘仍然沒有盼到韓國援軍後,野王守軍士氣低落,眼睜睜看著周圍的城邑都被秦人一一奪取,也無能為力。

各諸侯國的態度似乎也很冷淡,仿佛南陽的得失都與自己無關。他們對楚王悼唁的興趣似乎還更大一些,各國都派使臣前往陳致哀、送葬。

然而,新即位的楚王沒有派人來迎公主,秦人也沒有送公主入楚的意思,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僵持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