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趙軍進攻(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082 字 4個月前

太陽從東山後麵升起,把秦軍陣地照得透亮,而趙軍正處於背陽的方向。初夏的陽光雖不甚苦,但也十分明亮,秦軍士兵要想看清趙軍,需要克服一些困難。

從趙軍開始出營時,王齕就派人給白起報信,同時擊鼓聚軍,布置防禦。當趙軍集結完畢時,秦軍已經進入作戰位置,嚴陣以待!

隅中正刻,在山上如雷的鼓聲中,三萬大軍齊齊開動,猶如波浪般向秦軍陣地漫過來。趙軍三萬前軍分成三個方向:右翼殺向穀口南北守軍的結合部,一麵牽製秦軍,一麵配合中間部隊進攻;中軍主力則直接殺向南部守軍的正麵;左翼則沿泫水河穀滲透。從小山包到秦軍陣地最近隻有十裡三千步,中軍不過一刻便至,在三百步外略停整隊,然後排成千人的橫陣向前開進。

第一陣四千人,最前排為盾牌兵,後麵三排全是弓箭兵,他們以疏散陣型到達百步距離後,就地伏下,在盾牌的掩護下,射出密集的箭雨。第二陣由六個營三千人組成,每營前排一百人是盾牌兵,後麵四排四百人全是長戟兵,他們在營司的口令下穿過弓箭兵留下的空隙,排成密集隊列,整齊而堅定地向秦軍陣地衝來。受盾牌兵速度的限製,在穿過己方弓箭兵後,各營隻能加快步伐,而不能跑步。隨即,秦軍方向上也射出了漫天的箭雨。

從百步到三十步,這是七十步趙軍的死亡距離。盾牌兵竭力地高舉起沉重的盾牌,遮護身後的戟兵。但六百麵盾牌,這裡那裡總會有空隙,總有人撐不住,總有人受箭雨的衝擊倒下。這時,缺口外的戟兵就傷亡慘重。特彆是有人倒下時,全營自然不能停下等倒下的盾牌兵站起來,隻能由兩邊的盾牌兵向內收縮,並保持原來的速度前進,倒下的盾牌兵必須以盾護身,就地躺倒,讓戰友們從自己身上踏過。

走到距秦營五十步時,趙軍的弓箭兵就不再射箭,以免誤傷友軍;三十步時,秦軍也不再射箭。稍一沉寂,耳邊箭矢的呼嘯聲就變成了震天的喊殺聲。在營司的口令聲中,長戟兵將戟架在前麵士兵的肩上,然後發起衝鋒!兩陣相撞後的一瞬間,誰勝誰負一目了然:陣型散亂的一方立即轉身就跑,陣型還算嚴謹的一方穩步追擊,或轉向旁邊的敵陣。

第一拔進攻是試探性的,趙軍沒有拚命死戰,略加接觸,沒有機會就迅速向兩邊散開撤退。第一陣,秦軍守住了自己的營柵,趙軍收兵至二裡開外。

事實證明,從泫水穀地滲透不是個好主意。由於穀地三麵環山,平地狹小,向這個方向突擊的趙軍遭到秦軍弓箭的猛烈打擊,而己方的弓箭又射不到那樣的高度,或射到了卻毫無威力。沒有弓箭的掩護,趙軍甚至沒有進行接觸戰就撤退了。

右翼本來就是輔助方向,主攻的中軍撤退了,右翼也就沒有上來。隻擺在秦軍對麵,讓這裡的秦軍不能援助其他方向。

王齕站在高山上一塊石頭後麵,觀察著各處的戰鬥。他沒有直接參與指揮,全部決策均由各五大夫作出。王齕緊緊地盯著中軍那支沒有出動的部隊:一支總數達三千人的長矛兵,陷入深深的沉思。毫無疑問,這才是趙軍的突擊部隊。隻要秦軍在哪裡稍稍露出破綻,就會被這支部隊無情地撕開。他在心裡緊張地盤算著對付這支長矛兵的辦法。

第二次進攻主要在中軍的正麵展開。依舊是弓箭兵遠程掩護,六個營的長戟兵衝鋒。但這一次,弓箭兵跟隨在步兵後麵前行二十步繼續射擊。這麼做是為了分散打擊衝鋒營的火力,並更強烈地壓製秦軍的弓箭;為了儘量減少弓箭兵的損失,盾牌兵在停下後,都竭力把盾牌舉得高高的。秦軍還是知道輕重緩急,他們不顧趙軍的壓製,仍然拚命射擊進攻的趙軍。但在雙方格鬥兵接觸時,他們沒有停止射擊,而是在營司的口令下,把箭射向八十步外的趙軍弓箭兵。突然的打擊讓趙軍弓箭手猝不及防,高舉著大盾的盾牌手徒手已經有些吃力,突然被重力一壓,立即東倒西歪。接踵而至的箭雨把毫無保護的弓箭兵射倒一片,營司們立即聲嘶力竭地發出口令撤退這四千人立即扭頭就跑,但仍有大批士兵未能避開第三拔箭雨。

兩次進攻雙方都消耗了大量箭矢,也損失了不少弓箭兵。趙軍將發起了兩次進攻的中軍後退,讓後麵的一軍上來頂替他們的位置。這一動作又耗費了不少時間,第三次進攻在日昳時展開。

這一次,趙軍似乎找到了突擊方向,集中弓箭兵向秦軍一個營壘射擊,並強行突前到八十步的距離上。後麵的衝鋒營也收縮了衝擊正麵,聚焦在重點進攻的營壘上。

這麼做有利有弊,秦軍也得以集中力量射擊中央,各個方向的箭雨傾瀉而下,讓盾牌手難以支撐,而且也難以應付側麵的打擊;弓箭手的損失也很大。但這麼做是值得的,趙軍雖然損失巨大的,但第一次衝開了秦軍的陣型,挺進到營壘前。營柵上扔出無數的石頭,打倒了許多人,趙軍也撿起石頭回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