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劍士出擊(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153 字 7個月前

趙軍後排轉向,抵禦長矛兵。但戟杆沒有矛杆長,矛都刺到身上了,戟還夠不著對方。隻有少數武藝較好、運氣較佳的能夠擋開第一刺,突進到矛杆內側,但由於立即就被後麵的矛兵刺翻,最後隻能在對方的胳膊或胸膛上劃上一道口子,根本傷不到筋骨。

在絕望中,趙軍開始拚命!不少人扔掉手中的武器,任由長矛刺中自己,同時用雙手緊握住矛頭。長矛旋轉的衝力甩不開他們,在來回旋轉了幾圈後,矛頭被從矛杆上撅了下來。趙軍雙手緊握的再進自己腹部或胸部的矛頭,躺倒在地上,那姿勢好像自己拿著短矛刺進了自己的身體!

彆的人還發明了其他辦法,比如從地上抓一把砂土或石頭先擲過去,然後再突擊……

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避開正麵,從側麵突擊,那樣就簡單多了。依靠隊友的正麵吸引,不少趙軍繞到了側麵,給秦軍以殺傷。

儘管發明了無數的對抗方法,但正麵對抗不給力是一個重大的缺陷,無論是以身為盾也好,用砂土迷眼也好,還是側麵進攻也好,都是以正麵傷亡為代價的;而且正麵傷亡的數量遠遠多於它給敵軍造成的傷害。更為致命的是,趙軍受到了兩麵夾擊,不多久,趙軍就大片倒下,被秦軍分割成了好幾塊。被殲滅也隻是時間問題。陷入絕境的趙軍拚命抵抗著,想儘辦法擊殺秦軍,甚至用命去換傷。趙括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發出新的命令,鼓手們隻能不停地擊鼓再擊鼓,讓鼓聲不停,希望能鼓舞起士氣,完成命運的大逆轉!

後來出現的五千矛兵就像一座大山,碾壓著趙軍。趙軍在他們麵前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他們有條不紊、不緊不慢、按部就班地完成一個又一個殺戮,手法之精到,態度之嚴謹,舉止之從容,就好像藝術家在完成一幅作品。趙括心驚,這是什麼部隊?要怎樣才能抵抗?

要徹底解決兩萬多困獸猶鬥的趙軍殘兵,還是要花很長時間的。在趙軍絕望的抵抗所爭取到的時間內,趙軍一個軍出了營在山地邊列好陣勢。但一切都晚了,前麵的趙軍已經幾乎都陷入包圍中!

趙括發出了收兵的命令。陷入包圍的趙軍拚命向外突圍,儘可能地拖上負傷的同伴。秦軍有意閃開一條道,放他們離去,然後用密集的箭矢加以殺傷。趙括的心在滴血,整整兩萬多人,回來的不足一半,而且全都帶傷。

秦軍跟在後麵,邊行進,邊整隊,隻用弓箭射擊,又極為機警地在趙軍的射程外停下。

秦軍損失也很大,除了最後衝出的五千劍士傷亡較小,其他各營幾乎人人帶傷。趙軍如此不要命的打法,似乎也震撼了秦軍,讓他們的行動變得小心謹慎。麵對嚴陣以待的趙軍,他們沒有繼續前進,相距一裡,相互對峙。

今天的戰鬥不限於南邊,北麵的丹朱嶺,中間和南邊的山腳上,都爆發了激烈的戰鬥,尤其以南邊山腳的戰鬥最為激烈。由於山道狹窄,秦軍開始隻以小股部隊發動試探性進攻,趙軍也不甘示弱,派兵迎戰,雙方在戰地野戰,各自都有傷亡。不得已拖著傷兵返回。

山腳的進攻沒有進展,秦軍又向山下的趙軍發動衝擊。但山下的趙軍嚴陣以待,秦軍衝下山坡時體力消耗很大,又難以維持陣型,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儘管如此,一整天,山穀和山腳各處殺聲震天,鼓聲不斷。

任憑彆的地方鼓聲震天,喊殺連連,趙括連正眼也不看,他的眼中隻有這片區域的戰鬥。他發下毒誓,如果不勝而歸,子孫棄之,永不得供養;而趙軍果然在戰鬥中發揮出驚人的戰鬥力。但就算這樣,趙軍二萬多趙軍依然不是一萬秦軍的對手;而秦劍士的存在,更大出趙括預料。他沒有想到,秦軍大營內還有這樣一支精銳的部隊。這支部隊全配以長矛,投入戰鬥後,幾乎如摧枯拉朽般衝破了趙軍的陣勢,迅速改變了局麵,最後變得趙軍想拚命都難!

秦劍士的出現給了趙括心理上極大的打擊!這支部隊個人武藝高強,整體紀律嚴明,陣法變換嫻熟,是全能的戰士。趙括隻聽說過秦軍有一支堪與魏武卒和齊技擊並稱的部隊,但從未見過他們的戰鬥力。他以為,秦劍士也就和魏武卒一樣,但今天一見,兩者戰鬥力完全是天淵之彆。魏武卒大約比秦軍刑徒略強一些,與秦劍士完全無法相提並論。趙括第一次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我能訓練出這樣的軍隊嗎?我能戰勝這樣的軍隊嗎?我要怎樣努力才能戰勝這樣一支軍隊?就算被趙卒以生命為代價折斷了矛頭,隻要前後士卒互換一下位置,依然不影響作戰效能。而一般而言,要被刺翻三四個人,才有可能折斷一支矛頭!這樣的交換比,趙軍是打不起的。而且再也沒有可能有這樣一支被毒誓脅裹的軍隊了,這樣的事可一而不可再,可遇而不可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