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六個營,都是衝到五十步距離時,主動退下。秦軍除了一次給他們造成少量傷亡外,趙軍基本無損失。
對麵的萬人將大聲喊著:“叫起來,讓秦崽聽聽!”旗幟一揮,又一營衝上來,口裡大聲呐喊著:“殺!~~~”還是隻到五十步停止。秦軍依然沒有還擊,就讓趙軍一家唱戲!
萬人將有些火了,大聲叫道:“以刃擊彼營,乃歸!”旗幟揮動,又一個營高聲呐喊著衝上來;近到五十步時,鼓聲並不停止,依舊咚咚地敲著,趙軍張皇地向後看去。蒙驁一聲喊“射”,箭矢飛出,又射倒了一片。鼓聲依舊不停。趙軍隻得硬著頭皮衝上來,來到秦軍營前,將矛和戟在營地前猛打一下,掀起一片塵土。鼓聲停歇,趙軍望後便退,拖著被射倒的士兵退回營中。
萬人將喝令將所有的傷兵儘皆斬首,因為他們沒有聽從號令。萬人將大聲令道:“鼓聲不息,縱臨深淵,亦不得停。——竟敢回顧,實屬亂軍!但有犯者,必斬!”然後再次下令道:“以刃擊彼營,乃歸!”
有了前麵那個營的示範,這個營的動作就快多了。百步的距離,儘可能快速地前進。山路蜿蜒,盾牌兵在前麵走得十分吃力,大家跟在後麵,奮力往山上衝鋒。衝到五十步時,秦軍開始放箭,而這時趙軍中的弓箭兵竟然自主找到一處掩蔽所,也向山頭還擊,掩護其他士兵衝鋒。終於,衝鋒的趙軍在秦軍營柵前擊打起一片塵土,退了下去。躲在掩蔽所後麵的弓箭兵也繼續射箭,掩護他們撤退。
退回營地後,萬人將高聲道:“其射者,皆勇也。各得食!”
蒙驁能夠感覺到,趙軍這是在拿秦軍練兵,真刀真槍地練。攻城戰,一般分成幾步:第一步,移動到前進陣地;第二步,從前進陣地發起衝擊,來到壁壘前麵;第三步,突破壁壘。今天,趙軍萬人將演練的正是第一步和第二步,隻要再進一步就可以攻城了。
蒙驁對趙軍萬人將能夠設計出這樣的訓練方案感到十分佩服;同時也在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阻止趙軍接近壁壘。趙軍借助山石的掩護,向山上射箭,是聰明的做法;在山地,趙軍擺不出整齊的陣形,但相對散漫的陣形其實也是很有攻擊力的,它大大減殺了弓箭兵的威力。
蒙驁讓一百戟兵出營列陣,自己拿了一支長矛跟出來。他高聲對這一百人道:“阻趙人於十步之外,決不允彼擊吾營!”
當趙軍開始進攻時,這一百秦軍也下了山。
秦軍駐守在山上,營門自然是開在山脊上。一百戟兵在山脊上排成一排橫隊,見趙軍呐喊著衝上來,也呐喊著向山下衝去。
秦軍還在山頭列隊時,就被趙軍看到。現在見秦軍衝下山來,不知道該怎麼辦。五百人將喝令道:“且上山,且上山!休要觀望!”驅趕著士兵往上山衝。
他們在五十步的距離上相遇了。由於秦軍戟兵的出現,趙軍弓箭兵無法離開大隊,躲在石頭後麵射箭,隻能伏著身子,掩在盾牌下往上射,這大大限製了射擊的威力。向秦兵向趙軍的側翼撲來時,趙軍的陣勢出現一些散亂,秦軍抓住機會,一陣猛射,當即射倒了幾人。當大家向中央集中時,側翼的秦兵又來搗亂。秦兵也是散陣,弓箭射出去威力不大。而如果被秦兵咬上了,損失將十分巨大。萬人將一時沒有想出特彆好的應對,停止擊鼓,讓士兵退下來。
這一次雖然沒有擊打秦營前麵的土地,但萬人將還是讚揚了他們嚴守軍令的行為,要求他們繼續發揚。然後指著那一隊秦兵道:“彼以少擊吾眾,其易視吾也!必雪此恥!速擊之!”旗幟一揮,另一麵的一個營衝了上去,這一次,目標是蒙驁率領的那一百的戟兵。
一百戟兵在完成騷擾敵軍,阻止他們前進到營前的任務後,扛著長戟往山上走。忽然耳邊聽到趙軍萬人將的叫喊聲。趙音與秦音有些不同,說快了有些聽不大清。但蒙驁是齊人,與楚、趙、魏、燕皆相鄰,能夠聽得懂他們的方音。他停下腳步,讓士兵排好隊,道:“彼趙人有不服。必令之服也!”手執長矛,威風凜凜地站在隊伍前麵。
趙軍從百步起開始衝鋒,前衝三十步突然跪下。蒙驁大叫一聲:“臥!”撲地臥倒。其他士兵有些能跟上節奏,隨之臥倒;有些跟不上節奏,略有遲疑,漫天的箭雨就射了過來。那些動作慢些的立時中箭。秦軍那邊也向停止前進的趙軍射出箭矢。趙軍盾牌兵雖然竭力高舉盾牌,還是有人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