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蘇厲使秦(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882 字 7個月前

第二天,禮物留在函穀關,蘇厲被允許攜帶二十名隨入鹹陽。蘇厲一行由驛吏引導,一程程往鹹陽而進。

入冬已深,天寒地凍,驛車沿著山邊小道一路向西,風刮得人臉生疼。蘇厲雖然竭力打壓虞卿,不過是為自己多爭取一些利益而已。他也知道,如果放任秦軍一路攻向邯鄲,邯鄲不保,諸侯亦自身難保。他也不知道邯鄲實際戰力如何,能否抵擋秦軍的打擊。從汾水那邊傳來的消息是,太原的第一道防線趙城已經陷落。趙王有這個魄力,就算放棄太原,也要保有邯鄲嗎?蘇厲不敢想像。

他向虞卿建議虛言六城是有考慮的:太多了不像趙王所為,會被一眼識破;太少了沒有吸引力,很難打動秦人。這六城,就是他的全部資本。但是,趙人可是損失了四十多萬人,就算有十幾萬是上黨的韓人,也還有三十萬趙人吧!伊闕之戰中,韓魏聯軍一共損失了二十四萬人,就一蹶不振;華陽之戰,魏國損失十三萬,到現在十多年了,也翻不了身。趙人損失三十萬還能有一戰之力嗎?

然而趙人有一戰之力是媾和成功的關鍵。如果趙國沒有一戰之力,如韓魏楚一般,任由秦國予取予奪,秦國也不會有興趣與趙媾和,直接起盟約就好了!但損失了最少三十萬精銳戰士,趙國還能有一戰之力嗎?

除了趙國要有一戰之力,秦國還要元氣大傷才好。吃掉趙國四十五萬大軍,蘇厲不相信秦國沒有精疲力儘。他自然聽說了秦軍已經征發五萬刑徒,再入蒲阪,而且一支秦軍已經開始攻略太原,可能還有一支要攻略邯鄲。但蘇厲希望,這是秦軍最後的力量,現在拿出來完全是為了嚇唬人的。

無論如何,蘇厲此行要探明秦國的真實實力,這才是入秦的主要目的。各國諸侯大約也是這樣吧!

帶著這樣的心情,蘇厲及其隨從進入了關中。一下山,立即感受到秦人心中難以掩飾的快樂,那是對勝利發自內心的認同。蘇厲仔細觀察道上的行人,是否老弱婦孺有不成比例的增加,各處宅院附近是否有行動不便的人。但令蘇厲十分失望,他希望看到的現象都沒有發生!難道秦軍真的輕輕鬆鬆就解決了四十多萬人?儘管他對虞卿說秦人損失不大,但其實在他心裡,是希望秦人有重大損失的!引得秦趙相爭,令兩強相互削弱,是各國諸侯心照不宣的戰略,如果趙國被削弱了,而秦國沒有,那就完全背離了各國的意圖。

驛車沿著渭水,在關中平原上急馳。每到一處驛站,蘇厲就與驛吏熱情交談,希望從他們的口中套出一些實情。他的確得到了一些情報,比如邑裡的壯年爵士大多被征發,年底還運了一次糧食,征用了不少勞力,給秋收增加了壓力。但這都不是蘇厲所希望的,他希望戰爭給秦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損失,而不僅僅是困難!打這麼大的仗,沒有一點困難是不可能的,但如果隻是生活緊張了一些,其實一切如常……蘇厲甚至不敢再往下想。

秦軍傷亡不大還有一個旁證:戴孝的人不多,沒有見到村村縞素的情況。不,幾乎連一家縞素都沒有見到,讓蘇厲幾乎覺得不太可能:病死的總得有吧!

走了三天,蘇厲終於進入鹹陽城內渭水旁的館驛中。在鹹陽市內,蘇厲的隨從終於與鹹陽城內的洛陽商人接上頭,了解到鹹陽這段時間的事態發展。

九月上旬,秦王得知長平戰事緊急,便離開鹹陽,前往軹城督戰。關中各縣緊急運糧前往河東,當時渭水之上船隻都滿了,全都是糧食。這時大家雖然不知道戰事,但都十分緊張:顯而易見,前線的戰事十分焦灼,勝敗隻在毫厘之間。秦王親臨前線,是秦王自即位以來近五十年從未發生過的事。

到了九月下旬,關中再次征發刑徒五萬。由於六月的那次征兵是去年征的兵沒有上前線。官府裡公開說,這次隻是今年例行的戰事!但民間議論紛紛,認為可能前線吃緊。但新年時就有小道消息:長平秦軍打了勝仗。但官府並沒有正式行文,新年也沒有慶祝活動,隻是正常地過年。大家又覺得這個小道消息可能不確。

在焦急的期待中,十月十五日,相府終於傳來勝利的消息,長平秦軍大勝。同一天,關中刑徒被命令向蒲阪集中。鹹陽市當天閉市一天,與大眾同慶。被征發的刑徒也都意氣風發,自有一股天下無敵的氣慨。

秦王於數日前到達函穀,三天前於章台前大宴群臣,並賜各縣有功之士酒肉。蘇厲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他沿途看到的都是喜氣洋洋的景象,原來秦王下了大本錢,各縣皆賜酒肉!

難道秦人真的沒有損失麼?蘇厲十分不服地想,也許陣亡的消息還沒有傳回來吧!

問起周圍的人回鄉的事,商人們均言,隻看見北地軍取道鹹陽返回北地,關中各縣的軍士並未返回。

夜裡,蘇厲與驛吏閒卿時,不經意地問了句:“關中刑徒皆得大功,其將歸矣,可實田畝。”

驛吏搖頭道:“關中刑徒皆免罪,留於上黨屯駐,未得歸也。其家小願往者,官給送往。不願者,按功賜田宅於各縣。”

蘇厲更加沮喪了!

典客府按例派行人來詢問了蘇厲的使命,以及要見的人員。蘇厲道:“王與相自無待言,武安君功最高,願往見之。其餘上黨諸將,願皆慰之!”

在驛館等了兩天,與大批洛陽商賈見了麵,蘇厲終於等到典客府的通知,明天早朝後,與張相會見。

第二天近午時,一乘驛車停在館驛門外,典客府的行人來請蘇厲。蘇厲上了車,十名隨從隨行,一起到了相府。

相府距離館驛不過幾裡距離,片時就到。張祿親自在門外迎候,以示對蘇厲的尊重。

三揖三讓,兩人登階入堂,東西坐下。隨從自有相府的家臣、門人請到庭前安坐。奉上酒果,蘇厲先為秦王壽,次為應侯壽,次為武安君壽。張祿也回應為周王壽。這時堂下演奏著蒹葭之曲,以示對遠人的歡迎。從少府派來的舞女在庭前翩翩起舞。氣氛和諧而融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