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秋風至(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885 字 4個月前

楚王猶不解,問道:“其妙何在?”

黃歇道:“諸侯皆計秦必得趙城乃與其媾,而趙必不與秦城,媾必不成。今秦以魏齊首為媾,於趙則無所失,於秦則示其強,兩無損失,而媾成矣!”

楚王道:“是故秦與趙必媾乎?”

黃歇沉思片刻,冷笑道:“焉得輕易,視天下人無智乎?”遂向楚王與景陽行禮道:“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秦謀與趙和,臣請為王破之!”

楚王道:“全賴令尹!”

景陽道:“若得美酒美人,吾且裕之,願以奉!”

黃歇道:“秦王,養氣之士也,豈酒色為!”

景陽道:“此生若無美酒、美人相伴,夫有何趣?實不知養氣士之心也。”他轉向楚王,道:“王若欲美人,臣願獻之,但得王幸,而得太子,不亦可乎!”

黃歇道:“若有入王眼者,願即獻之!”

楚王見兩人說得熱鬨,道:“不穀自秦而歸,視美色若塵土,未足觀也。想人生忽忽百年,為欲所牽,得無惑乎!”

黃歇正色道:“夫妻,人倫之首也,有夫妻然後有父子、君臣,非止欲也。子孫蕃息,孝之屬也,國之幸也,豈色之類也?臣願王多蕃子息,俾國祚永長。”

楚王道:“二卿所獻,當幸之,令育也!”

景陽和黃歇各自搖頭,卻無可奈何。

幾天後,關於魏齊的消息彙聚到黃歇那裡:追殺魏齊的命令是秦王親自下達的。秦王得知魏齊住在趙國平原君封地,悍然扣留了平原君,並堂而皇之地派使臣赴邯鄲,直接向趙王索要魏齊,公開聲明拿魏齊的首級交換平原君。趙王雖幾經猶豫,仍然派兵緝拿魏齊,魏齊雖然逃出邯鄲,但由於走投無路,在路上自殺,首級現在已經交給秦使,送往鹹陽。而秦使竟然反複核實情況無誤後,才將魏齊的首級裝在木匣中上路。

楚國間諜還打聽到,趙王已經按上卿的規格,翻修了公子異人在邯鄲城內的住宅。目前那座矗立在邯鄲城東北角的異人府邸,已經成為邯鄲城內一道地標。隨秦使而來的商賈呂不韋,帶來了秦王大批賞賜,這些賞賜經過呂不韋的巧妙經營,價值已經翻了數倍。而最令邯鄲民眾津津樂道的是,呂不韋將自己新娶的姬妾獻給了公子異人,而這位姬妾在過府時,似乎已經身懷六甲!後一條消息,震驚了景陽,他有些不敢相信地疑惑道:“是女真尤物耶?公子少婦人耶?”他還特彆地問間諜,異人在邯鄲除了呂不韋所獻的趙姬外,是不是還有彆的女人,得到否定的回答。景陽自語道:“公子異人亦練氣士乎?”

黃歇沒有時間去關心這些花邊新聞,他不斷向各國派出間諜、暗使和王使,了解他們的態度,說服、利誘,甚至威脅他們支持趙國抗秦。韓魏當麵表態很好,但堅決不談具體的措施。齊國簡直不可理喻,任憑使者說破大天,就是咬住一條,但與諸侯善,不與諸侯戰!隻要諸侯不進入齊境,那都是盟友;而如果入侵齊境,齊國隻能反抗。而燕國則堅定表示,除非趙國把吞並的燕地退還,燕趙不可能結盟!

秦使的行程十分高調。他把魏齊的首級裝在一個木柵欄式的匣子裡,挑在自己車上的長兵上。兩乘副車和百名隨從在後麵跟隨,浩浩蕩蕩,從滏水入黃河,過衛國濮陽,從濮水轉入濟水,到達滎陽。棄舟登岸,過洛陽,經函穀關回到鹹陽。秦使選擇的道路正是各國之間的交通要道,各地商賈、使者聚散於此,不多時,各諸侯都哄傳開來,趙國已經獻魏齊之首於秦以媾!各種勢力在其間仔細評估、比較,鑒於魏齊的地位,他的被殺令多數人認為,趙國明顯已經無力再戰,秦國獨霸天下的局麵已經形成!不同的人根據這一判斷,決定著自己下一步將要采取的策略。

眼看炎日漸退,金風將起,黃歇一籌莫展,隻拉得半心半意的韓魏兩國,暗中口頭支持趙國,一點行動也沒有。眼睜睜看著平原君代表趙王與秦會盟,離開鹹陽,返回邯鄲。

各國諸侯在緊張地縱橫捭闔,而引起這場風暴的中心上黨,則是一片太平景象。五大夫王陵代理上黨守,總領七萬秦卒,在上黨恢複生產。北地尉李冰被任命為上黨尉。李冰在上黨地區疏通溝渠,設陂造陌,按秦製重新規劃了田畝,分配了土地。秦王下令,凡移居上黨者,刑徒免罪,士民賜爵一級。上黨幾乎全都是刑徒,秦律嚴苛,連坐的法條甚多,常常一人違法,全家入罪。那些刑徒將連坐入刑的家屬移居上黨,得以免罪為民,上黨人口也因此繁庶起來。女人和孩子為這片土地平添了活力,曾經的肅殺和蕭條已經被生機所取代。

另有一萬刑徒在皮綰的率領下,在河東和上黨之間修築道路。那些為戰爭臨時修築的道路,被高等級的夯土路所取代。皮綰雖然已經是五大夫爵,但卻沒有升任,仍為河東尉。武安君白起在被任命為上將軍,指揮長平戰役後,謁者王稽暫代河東守的職位。現在,在秦相張祿的推薦下,王稽以引薦張祿的功勞,被正式任命為河東守,並給予三年免上計的特殊待遇。明眼人都能看出,前任河東守張祿已經重新恢複了對河東的控製。武安君白起曾依托河東,占領了幾乎整個河內南陽,並贏得長平之戰的勝利。經此大戰,河東的庫帑已空,人力已疲,非大力經營不能恢複。把它從良將手中交給良相手中,正是這一戰略的體現。

當秋風漸起時,無論是河東還是上黨,稷粟飄香,農田裡到處是繁忙勞作的身影,農田邊是辛勞的農婦和不知愁滋味的孩童。

去年的屠殺似乎已經被拋到九霄雲外……

(第三卷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