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回軍陶郡(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469 字 4個月前

他首先派出驛吏到鄗和東武城,向信陵君和平原君報告武陽的情況;並請他們轉報邯鄲,派出官吏重建武陽。

張唐在攻占了武陽後,立即渡過黃河,轉向巨鹿方向。一路攻城拔寨,向邯鄲而來。趙王聞訊大驚,急令廉頗率軍返回邯鄲,加強守禦。廉頗率軍在返回的途中,渡過漳水時,遭遇王齕的背擊。廉頗親率趙軍後軍拚死抵抗,掩護主力過河。王齕不願增加傷亡,沒有過於逼迫,隻是尋找有利機會,消滅些散兵遊勇,增加斬獲,沒有向堅固的陣地強攻。趙軍雖然有些損失,但還是順利地渡過了漳水。王齕見迫使廉頗撤軍的目的已經實現,立即調頭重新攻打寧新中,並令張唐結束對趙地的騷擾,返回棘蒲。

由於秦、趙兩軍頻繁在寧新中周圍廝殺,寧親中的官府不敢留在寧新中,轉移到十餘裡外的另一座城池安陽。沒有了官府,寧新中自然不堪一擊,被王齕輕易占領。旁邊的汾(黃)城已經被廉頗攻陷,守軍隻有少部分衝出來,屯於城外的野地中,大部分陣亡。撤軍時,廉頗也沒有在黃城多留部隊,王齕在進攻了幾天後,重新占領了黃城。

經過近一個月的曲折爭奪,王齕擊退了廉頗對自己的進攻,幾乎完全恢複了戰前的態勢。王齕再度在黃河上修建浮橋,溝通黃城與繁陽的聯係。不久,張唐等人率軍返回,他們將搶來的財物、糧食被裝在船上,逆流而上;部隊則在兩岸夾水而進。沿途經過不少趙國城邑,但趙城一般都閉城不出,秦軍也不去攻打,雙方相安無事。

子楚、張唐、陳四、軍曹和王齕終於在黃城再度相聚。看到張唐他們搶到的整船整船的財物,排滿了整個河道,王齕都感到吃驚。他下令全軍歡宴,爵一級賜酒一鬥,肉一斤。這天夜裡,秦營出現了少有的篝火,火熱的場麵一直持續到半夜。

全軍沉浸在勝利的興奮中,而是王齕、子楚、張唐、陳四、軍曹和幾名五大夫則聚在一起,商議著今後的行動。按照鹹陽給予王齕的教令,他應該到陶郡代理郡守,邯鄲的部隊也就地分給土地和住宅。由於地理不熟,前來接應的張唐又遲遲不到,王齕不得不在黃城、繁陽附近就糧。現在張唐也找到了,王齕也找到了,陳四並沒有帶來新的指令,按理王齕、張唐應按前令合軍前往陶郡。但張唐認為陶郡已經陷落於楚軍之手,而這支楚軍戰力完整,王齕所部可能難以匹敵,不如從安陽南下,經河內返回關中。

王齕曾經跟隨胡陽從這條道走過一次,他提出,如果走河內,沿途都是三晉的城池,而魏韓兩國經過十多年的養精蓄銳,實力恢複,如果一座城一座城地打過去,更加難以勝任。不如仍依前議,進入陶郡為上。

陳四同意王齕的意見,他提出,陶郡雖然有楚軍,但楚軍隻占領了陶邑,並未控製周圍的城邑;而且楚軍在陶邑也是客軍,與河內晉軍是本土作戰還是有區彆;更何況,楚軍也未必一定會占據陶邑,相比從河內打開一條通道,攻占陶邑的困難可能還要小一些。

軍曹認為,既然有鹹陽的指令,那就彆無選擇,必須完成。但也有五大夫認為,返回陶郡的命令是幾個月前發出的,那時楚軍還沒有占領陶郡。現在敵情有了變化,不宜死守原議,應該請示鹹陽,取得新的指令。

見眾將意見不統一,子楚跪起道:“左庶長爵最高,年最長,王命以為將。吾意以軍事儘付於左庶長可也!自吾以下儘聽之。”

子楚的身份眾將儘知,那是太子的太子,未來的秦王。子楚發了話,眾將不再遲疑,皆跪起道:“吾等儘從左庶長!”

王齕見子楚如此說,也不推辭,即問張唐道:“從安陽至陶,當取何道?”

張唐道:“渡河至濮陽,沿濮水至於大野,轉入濟水,即至陶也。”

王齕問道:“濮其入於河乎?”

張唐道:“濮雖近河,不與河通。必從陸行至濮陽,轉入濮水。”

王齕道:“濮陽,巨都也,商賈雲集,人皆知之。眾將但谘於商賈,求其往濮陽之道可也。陶,亦輻湊之地,或亦有知之者。”

此後幾天,王齕軍開始籌備前往陶郡的事宜。寧新中、安陽也是一處商業城,王齕也沒有斷絕商路,各國暗探不太費力,就探聽到秦軍將赴濮陽、陶郡的消息,各自通過自己的路線,傳回國內。

經過十天時間,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王齕指揮部隊,分成三路,一路沿黃河西支南下,宿胥口渡河;一支從繁陽南下,於黎城渡河;另一支從繁陽東進,從剛平渡過黃河東支南下。三支部隊將於五日後齊聚濮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