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茅城大捷(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356 字 4個月前

除南陽之外的河內地區從商王朝的王畿變成一個邊境地有一個過程。周公旦平定了”三監“叛亂後,把整個河內都封給自己(也是周武王)的另一個弟弟康叔,稱衛國,國都就在沫城。但衛國在這片富庶之地,沾染上奢靡之氣,喜好上靡靡之音。隨著戎人的東移、南下,終於在戎人的打擊下,國破家亡,被迫不斷向東遷移,現在隻能猥居於濮陽,完全成為曆史的觀眾。這片衛國的故地,後來逐漸被晉收複,三家分晉後,被三晉分占。

三家分晉是一本糊塗賬。魏、趙、韓三國原本是晉國的權臣,長期接受晉侯的分封,自己在晉國的封地就是東一塊、西一塊,不成體係;到分家時也分不清,領地相互錯雜的情況很多。這種情況在河內尤其明顯。

三晉原本在山西,現在集體越過太行山進入黃河流域,要保持與山西故土的聯係,都必須保有河內至少一條通道,這也導致了誰也不願意在這裡讓步。由於這條通路不暢,魏國和韓國先後失去了他們在山西的故土安邑和平陽;隻有趙國因為打通了中山國這條通路,還能利用韓國控製的上黨,勉強維持著自己在山西的故土太原。

另一方麵,太行山簏的河內,還是當時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受黃河泛溢的影響,現在華北平原的中心地區都是湖沼濕地,隻有在它的邊緣山地能維持穩定的陸地,適宜人類居住。而這片山地中最大的成片山地,就是太行山東簏,也就是河內地區。北自燕都薊城南下,一直到黃河岸邊,這條道路都是首選。

尉摎他們這次進攻的道路,大約就相當於當初武王伐紂時的道路:沿著太行山東簏一路北推,直到寧新中。

秦軍的到達自然引起河內各城邑的注意,他們也曾一度采取了戰備措施。但隨後看到秦軍隻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行動,然後又將部隊分散到各縣就糧,各城自然也不能長期不進行商貿往來,就又逐漸放開城防。這次秦軍再次集結,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然而出乎大家預料,秦軍這次集結後,立即向周圍的三晉城邑發動了猛烈進攻。而且,這一輪進攻甚至都不是為了就糧,而是真刀真槍地占領城池。

經過一夜行軍,野王的南陽軍包圍雍城,懷的南郡軍包圍山陽。沒有經過太激烈的戰鬥,兩支軍隊順利地占領城池,兩城的精壯全部被殺,城池被焚毀。

兩城被屠,震驚了整個河內。各城邑紛紛關閉城門,全部精壯上城,準備拚死守城。

尉摎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攻下城池並不是他這次行動的目的,吸引洛陽的聯軍北上才是目的。河內的動靜越大,越能促使諸侯下決心放棄對函穀的進攻。——這才是鹹陽對他的指示,而除了幾名郡尉,他對誰也沒有提起。

在等待河內各城備戰的時間內,秦軍也以雍城和山陽為中心,一邊休整,一邊占領周圍的小城。對於那些小城,尉摎采取了先禮後兵的策略,凡是開城投降的,隻征發糧食、人夫和物資,負隅頑抗的則堅持攻取並屠城。

幾天後,周圍的小城也攻占得差不多了,尉摎大軍開始繼續東進,準備攻占五六十裡外的兩座大城茅城與寧城。攻城的任務還是由南陽軍和南郡軍承擔,關中軍控製於兩軍之間,以為策應。

茅城和寧城都是有數百裡曆史的城邑,據說武王伐紂後,回師寧城,就在這裡解散了部隊,宣布休兵罷戰,故寧城也稱修武。在它北邊的茅城也是一個很有曆史的大城。曆史悠久通常意味著人口眾多,物產豐富,不然大家早搬家了。秦軍包圍了兩座城池後,也不急於進攻,而是到周圍的鄉邑裡征集民夫和物資,準備攻城器械,似乎準備來一次長期圍城。

安營後的第二天,圍攻茅城的葉掾派軍使向尉摎報告,北邊二十裡外的山穀裡,似乎有大軍在移動!

尉摎立即直到茅城下。茅城依一座小山而建,數條從太行山流出的小河在小山前交彙,從城邊流過。葉掾在那座小山上設立了瞭望,沿小河向上遊派出巡哨。兩處觀察的結果都是:山穀內飛揚著大量的塵土,顯然是有大隊人馬在調動。

尉摎對此處地理不熟悉,他問葉掾:”此穀通何處?“

葉掾其實也不通此處的地理,他回答說:”邑裡傳說,此穀可通長平、上黨!“

這下可把尉指嚇了一跳。長平、上黨在太行山裡麵,而這裡的山口也的確是通往太行山裡麵,說是通向長平、上黨那也是很有可能的。如果這裡可通上黨,那可是把上黨的趙軍給吸引過來了!也不知道上黨離這裡有多遠,如果很近的話,來個十幾二十萬人也不在話下,那自己可就慘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