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密報鹹陽(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3786 字 7個月前

自從秘密談判開始後,王稽就沒有再向端氏運送任何補給;而在歃血盟誓後,王稽就完全斷絕了向端氏的運輸。所以蒙驁兩個月來一直沒有得到任何補給,不得不在艱苦的條件下作戰。好巧不巧,王稽與上黨的盟誓正好在蒙驁決心攻略少水諸城的幾乎同時完成,如果晚幾天,盟誓的使者也就回不去了。

蒙驁經過一天的審訊,終於弄清楚了整個和談經過。和談是在馬邑進行,但韓方的使臣一般都在合陽落腳,在合陽向上級報告;上級返回上黨接受指令,再回合陽商議落實。整個過程都由合陽城主和百人將等合陽的有力者具體操辦,平時討論時也不避諱他們,所以知道的人很多。而且他們還知道,河東那邊也有如合陽這樣的中轉城池,他們雖然不清楚在哪裡,但能清晰地發出“翼城”這兩個音。

審訊完畢,蒙驁手下的大夫們都十分氣憤,紛紛要求蒙驁上書秦王和秦相,嚴厲處罰那個叛國的河東守王稽。但蒙驁卻知道,王稽是如何當上河東守的。

王稽是秦王的謁者,在一次出使大梁的任務中,陰差陽錯地把被魏相魏齊通緝的張祿救下,帶回秦國。張祿在秦國官運亨通,一路升到秦相的位置,還封了侯,成為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王稽有引薦秦相的大功,卻一直未得封賞,多少年還是謁者。

長平之戰時,秦王對時任河東守的白起放心不下,升任白起為上將軍,總管長平一切戰事,而將白起遺留下來的河東守一職交王稽代理。從那時起,王稽的河東守就一直代理到現在!長平之戰時,長平十萬秦軍的後勤補給完全依托河東,那時總領河東的是秦王,具體辦事的是皮綰,王稽隻起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次年的皮牢之戰和再一年的邯鄲之戰,秦軍都是因糧於敵,在趙國境內消耗敵方的糧草,不依賴後勤保障,河東提供了必要的支援,特彆是通過支援上黨,間接支撐了邯鄲作戰。這些時候,王稽的表現雖談不上多麼出眾,但也還中規中矩。

邯鄲之戰後的一年,上黨大部失守,僅餘長平一隅。上黨秦軍已經失去了獨立作戰的能力,必須依靠河東的後勤保障才能維持作戰能力。但長平是河東的屏障,有長平在,上黨之敵就無力進攻河東,河東就是安全的。河東支援長平,也就是在保衛他自己,所以王稽對支援長平也還比較積極。長平在近一年的時間裡沒有戰事,隻需要維持基本生活、生產物資,保持兩萬人的戰鬥力,河東的支援能夠基本滿足長平的需要。

但新年來臨後,氣氛明顯不同。一向不問世事的周天子突然挑頭,號召天下諸侯合縱伐秦;而明裡暗裡,幾乎所有的諸侯,包括衛和魯在內,竟然也都響應了周天子的號召,出兵洛陽周圍。秦王令將軍摎率領原楚國的士兵主動從南陽出擊,以減輕關中的壓力。將軍摎的作戰也十分成功,從南陽一路打到寧新中,威逼鄴城、邯鄲,將準備進攻關中的軍隊調動到寧新中周圍。然後將軍摎從小道回師洛陽,將周天子合縱聯軍的將軍西周公“請”到了鹹陽,向秦王稱臣!雖然秦王將西周公放回,繼續管理原領地,但周天子已經顏麵儘失,天下震動。

被調動到寧新中的魏、韓、楚三國聯軍約十萬人從臨慮取道羊阪道進入上黨,上黨的力量陡然加厚。原來趙、秦兩軍互不侵犯的默契就此失效。趙國派廉頗親自指揮上黨作戰,將長平的秦軍趕出長平。上黨隻剩下高都和端氏還在秦軍手中,而且岌岌可危。雖然蒙驁奮力作戰,力保端氏和高都不失,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蒙驁已經是強弩之末,高都和端氏失守已經不可避免。蒙驁通知王稽,要河東在兩個月內作好應戰準備。

在目前形勢下,河東的威脅隻能來自兩個方向:上黨和太原。太原的力量相對河東已經不足,目前處於守勢,除非得到重大加強,否則也就隻能依托有利地形自保,主動出擊是不可能的。惟一可能威脅河東的區域就是上黨。當然,這麼說是不把河內南陽算在河東郡內。儘管南陽明確被劃歸河東管理,但在大家的心目中,這一塊地盤與河東有明確區隔,地處各國交界處,無險可守,想有效加以防守並不容易,失去南陽算不得河東失守。但王稽對獨立防守河東也沒有信心。他是謁者出身,平時隻負責上傳下達,行政和軍事能力平平,不僅製定不出有效的防禦措施,就連基本的戰前動員和軍隊指揮也毫無概念!被迫以暗中求和的方式,以求保守河東。

汾上諸城是韓國的故地,被秦軍強製接管後,人心浮動,王稽沒有能力在那裡推行秦法,更無法有效管理,是一個不安定因素。王稽有了求和的意圖,就秘密聯絡了汾上的勢力與上黨取得聯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