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生的嬰兒在家裡連男帶女排行第四,被裡人稱為“季”,即老四。劉太公雖然歲數不大,但已經有了二子一女,現在添了第三個兒子,又得到裡人的慶賀,大有臉麵,自然歡喜。不過他自己心裡知道,這個兒子恐怕另有來曆。
劉太公不是本地土著,曾祖父時從魏國遷到此地,據說是來籌建豐縣的。但曾祖父沒能完成這一任務,而是落戶於此,當了農民。雖然是外來人口,但劉氏一家在豐邑還是頗有人緣,沒有受到大家的歧視和欺淩,相反,大家還很尊重他們,劉太公年紀輕輕就被稱為“太公”,足見推崇。
劉家是見過世麵的人,劉太公也心胸寬闊,雖然務農,但也不是那種隻盯著土地的無知農民。今年年初,豐邑來了一個外客,在劉家住了好幾天。劉家除了供應每天的飲食,晚上還讓妻子陪宿。這個兒子多半是那名外客的種!那名外客雖然形容瘦小,但雙目精亮,動作乾練,明顯不是尋常之人。這人是由“道上”的朋友介紹來的,說要在他這裡躲避幾天,事情平息了就走。劉太公見那人不凡,身上帶傷,傾心相交,還為其采纈傷藥,給他治傷。雖然如此,那人真的隻依言住了幾天,不等傷愈就走了。但臨行前留下一柄青銅劍,道:“此劍得之貴人,甚嘉美,隨身不便。願兄藏之!”
劉太公看那劍,全劍玉裝,劍匣為一截花木;拔劍看時,劍身金燦燦的,刃口鋒利,顯然不是尋常工匠所製,便推托道:“如此寶物,焉敢受!”
那人十分誠懇地道:“此劍若隨弟身,弟則危矣。願兄藏之!若有緣,再相聚時,弟則取回!”
劉太公道:”敢問兄名?“
那人道:”弟曾氏,賤,無名,同儕呼為曾季。乾係重大,兄其勿泄!“
送走曾季,劉太公懷揣著寶劍回到家中,對誰也未說,將那柄精美的寶劍用布包了,藏在梁上,不上梁旁人絕對看不出來。
進入夏天,妻子劉媼的肚子開始大了。隻不過這期間劉太公也在與其同房,這個兒子到底是誰的,也說不準。而劉太公心裡其實知道,或者希望是那個”曾季“的。但曾季在他家住過的事,打死也不能說。他是來躲事的,他犯的事有多大,誰知道!
眾人喝了酒,吃了肉,仗著酒興來探望兩個新生兒。一些老人說是會相麵,探望了兩兒,都說是富貴相。尤其是劉家的,高鼻梁、高眉棱骨,與劉太公大不相同。老人道:”太公,是兒與子大異,真貴人也!“
劉太公道:”昔者彼息於大澤之陂,雷電晦冥,吾往視,見蛟龍於其上。蓋有以也。“
老人道:”慎言,慎言!不足與外人道也!“劉太公喏喏連聲。
盧氏其實也大有來曆。他本是齊國薑姓的支脈,有著正統的齊王族血統。隻不過被田氏取代後,隻得四出謀生。盧氏也在豐住了好幾代了,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仍然保留著習文練武的傳統,與普通的農民有些不同。
兩家人都是士人出身,落魄到邑民,有著相似的愛好和語言,這讓他們兩家的關係格外親熱。劉太公和盧父每晚餐前餐後總要聚在一起,談天論地,說古道今,身邊也往往聚著一幫年輕的哥兒們坐聽。雖然都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但在鄉野之人看來,還是很新鮮的。
在今天的鄉裡聚會中,大家都在談論一件事:有人去沛時,看到對岸在大量地過兵,泗水上船舶一條條相連,運送著糧草、輜重。
有人問道:”沛其有兵乎?“
那人答道:”沛猶無兵,兵皆往薛去。“
隨即就有人問道:”兵集於薛,將用於何地?“
有通地理的人回答道:”溯泗而上,將至魯;轉入荷水,則至陶。兵集於薛,非往魯,則往陶也。“
有人問道:”兵從何國來?“
那個通地理的人嗤笑道:”溯泗而來,必經彭城,必也宋也。“
馬上就有人嘲笑道:”宋滅久矣,汝獨無知!“
那人紅著臉道:”宋既滅,彭複誰歸?“
這一問好像把大家給問住了。少時有人猜測地道:”聞薛乃齊公子封地,彭城其屬齊乎?“
又有人道:”齊公子亡,薛今無主,非齊也。“
又有人知道一些事情,道:”聞齊公子為魏相,其為魏乎?“
馬上有人補充道:”魏公子信陵君封信陵,信陵與彭城鄰,彭城必歸魏也。“
於是馬上就有人反駁道:”彭城、信陵,相距三百裡,非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