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流賊雖然兵敗,但隻是暫時的。朝廷麵臨的問題還很多,這是臣的題本,請陛下過目。”
“李閣老有話直說吧,朕回頭再看。”
“是!”李邦華輕咳一聲,“流賊新敗,當務之急是充實京營以及薊州之兵,一是可以防止流賊卷土重來;二是可以防止遼東建奴趁虛而入。為了進京勤王,薊遼總督和遼東總兵已經放棄寧遠,現在遼東已儘落建奴之手,不得不防啊!”
李邦華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同時沉默下來。
是啊。
眼前的流賊雖然走了,但心腹大患建奴就在山海關外虎視眈眈,他們可比李闖賊要難纏的很。
一旦他們像崇禎十五年那樣再次入關劫掠,那麼大明朝將會遭受滅頂之災。
八旗兵五次入關,每次都是砍而不伐,明軍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消耗,經濟基礎遭到嚴重破壞,不但給了農民軍喘息的機會,而且趁機積蓄力量。
如果時機成熟,他們將會給大明致命一擊。
“所以李閣老的意思是?”
“臣提議重整京師三大營,但臣的重整與其他人的重整並不相通。”
朝堂上的武將們剛要反對,聽到李邦華的後半句話後紛紛噤聲。三大營雖然有問題,但現在不是解決問題的時候。
否則有卸磨殺驢的嫌疑。
如果真的卸磨殺驢丟了民心,下一次被圍城將無人可用。
李邦華繼續說:“臣的意思是將京師三大營士兵分成兩部分。符合要求的人登記造冊,成為在編士兵;不符合要求的暫時清冊但不清退,每月按時發放軍餉糧餉,六個月後需要進行考核,符合要求的登記造冊,不符合要求的清退。”
“在此期間廣招兵士進行操練,補充京營戰力。”
崇禎對李邦華的提議沒有意見,轉頭看向百官。
朝堂上的官員換了很多新麵孔,他們基本都是被臨時提拔上來的,不是李邦華的人就是幾位閣臣的人。
見內閣其他三人沒有反對,這些官員紛紛表示同意。
“那就按李閣老的意思辦!”
工部尚書範景文猶豫片刻後站了出來:“陛下,臣請辭京營總督一職。”
崇禎沒有立刻回應,而是首先看向李邦華。
李邦華微微點頭,表示範景文請辭京營總督這件事他已經提前知道了。
崇禎的行為被朝堂上其他人看在眼裡,震驚在心裡。
這位內閣首輔李邦華竟然如此受寵!
一時間,其他各個黨派的成員紛紛有了打算。
“為何請辭京營總督一職?”崇禎問。
“回陛下,原因有二。其一,工部和禮部事務繁忙,臣還兼著內閣的差事,確實忙不過來;其二,京營總督按理應由勳貴武將擔任,現在京師之圍已解,所以還是按朝廷的規矩辦事。”
範景文說的是實話,工部現在忙得要死。一方麵繼續製造火藥手雷,另一方麵還要監造忠烈祠。
至於禮部,不久的將來將會更忙。因為崇禎提前和他通過氣,大明土地司的差事大概率會落到禮部身上。
“內閣什麼意思?”崇禎看向李邦華。
“臣等意見一致,應從勳貴之中選一武將擔任。”
“既然如此,那朕就準了範尚書。京營總督一職不能空缺,現在滿朝文武都在,你們覺得誰擔任京營總督合適?”
涉及到公推,吏部尚書邱瑜一臉興奮的站了出來:“臣薦舉左都督劉文耀擔任京營總督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