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收複宣府(上)(1 / 2)

深夜。

“錦衣衛百戶張遠峰見過指揮使大人!”保安州城內,一個中年男人單膝下跪向閻應元施禮。

閻應元伸手將其攙扶起來:“說說宣府鎮的情況。”

收複延慶後,他立刻與當地的錦衣衛取得聯係。

這些錦衣衛藏在暗處,伺機而動。見朝廷派人收複,毫不猶豫的投入到朝廷的懷抱。

在錦衣衛的幫助下,閻應元順利收複懷來衛和保安州。

錦衣衛百戶張元峰起身後,表情凝重:“閻大人,宣府鎮的情況比較複雜,屬下一時不知道從何說起。”

閻應元想了想,開口道:“城中現在什麼情況?是否缺糧?又有多少守軍?”

張元峰沒有猶豫,將城中的信息一一彙報。

“李自成退兵前對宣府鎮進行了劫掠,但懾於宣府鎮軍屬較多,所以隻是象征性的劫掠後就退兵了,城中並不缺糧。”

“由於宣府總兵投降,巡撫自殺,宣大總督陣亡,所以整個宣府鎮落到了萬全都司掌印指揮使吳致遠身上。”

“現在宣府鎮內有三千多守軍,其中七成是萬全都司的衛所兵。這些人見流賊兵退,立刻接管了宣府鎮防務。”

聽著萬全都司四個字,閻應元眉頭緊鎖。

萬全都司掌管整個宣府的衛所,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

崇禎年間的衛所由於大量軍戶逃了軍籍,幾乎是形同虛設。各地防務基本由招募的營兵接管,精銳的野戰部隊更是與衛所毫不相乾。

但!

兩個地方除外!

分彆是大同,宣府!

軍戶逃籍有兩個原因。

一是晉升無望。

軍戶本身及其子嗣世代為兵,但隻能當最底層的軍戶而成不了軍官。這個政策讓軍戶成了被剝削的對象,沒有任何尊嚴。

第二個原因是無法生存。

軍戶種地的糧食一部分上繳朝廷,剩下的留作軍糧糊口。

在天災和朝廷加征賦稅的影響下,軍戶種地獲得的糧食本就不多,上繳朝廷後更是所剩無幾。

他們不但吃不飽甚至還得倒貼,於是紛紛當了逃兵。

宣府和大同是明朝與蒙古人通商互市的地方,衛所兵向沿途商人索賄的錢足夠一家人使用。

所以這兩個地方還存在著大量的衛所兵。

錦衣衛百戶張元峰繼續說:“除了兩千多衛所兵,宣府鎮內還有將近一千的營兵,帶兵的是遊擊將軍丁義。”

“他們二人不合,今天白天時差點火並!”ap.

閻應元頓感頭大。

一個萬全都司掌印指揮使已經夠他喝一壺的,現在又來了一個遊擊將軍丁義!

大明沿邊駐軍有遊擊將軍,無品級,無定員,位次參將,統率邊軍一營三千餘人以為遊兵。

主野戰,秩武官正五品,其下有千總、把總、百總等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