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謀士方光琛的言論後,吳三桂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沉默良久。
方光琛說的話雖然不好聽,但說的都是實話。
如果拒不奉旨調兵,就是明著對抗朝廷。輕則獲罪,重則像劉澤清一樣被人用計除掉。
就算朝廷暫時放過他,後續也會找他的麻煩。
如此一來,他隻有向建奴投降這條路可以走了。
現在投降建奴這條路真的可行嗎?
關寧軍與建奴有世仇,之前缺餉嚴重時都沒投降,現在餉銀充足能投降?
就算真的投降了,他吳三桂下場無非三種。
一,像那些漢八旗一樣攻城掠地,衝鋒在前!
雖然能夠建功立業,拿銀子拿到手軟,但打仗就會死人,每死一個人他的實力就會減少一分。
等關寧軍死完了,他就失去了利用的價值。
二,被建奴調往遼東,鎮守他們的大後方?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臥榻之側尚不能容他人酣睡,建奴絕不會輕易將後方交給他。
最後一條則是被削了兵權,像他舅舅祖大壽那樣沒事喝茶飲酒聽聽小曲,成了廢人。
不行!
這三種下場都與他的期待相差甚遠甚至截然相反!
最關鍵的是,大明的基本盤還在,繼續給大明效力才是明智之舉。
吳三桂對著方光琛抱拳拱手道:“多謝方兄指點一二,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方光琛微微一笑,拱手還禮後自行退出了房間。
吳三桂又思考了片刻後對著外麵吩咐一聲:“來人,讓鎮標中營參將巴克勇來一趟。”
關寧軍編製屢有變化,但大致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孫承宗、袁崇煥時期的關寧軍。
當時的關寧軍編製是統編十五營。
分彆是前鋒三營,後勁三營,中權三營,左翼三營,右翼三營。
這十五營又分彆下設左中右三營,分屬戰兵,守兵以及堪戰援兵不同序列。
到了祖大壽時期又曾設了夷字四營,分彆是平夷左營,平夷右營,降夷左營,降夷右營。
夷字四營屬於編製外的部隊,但就是這些人讓關寧軍聲名遠揚。
(堪戰援兵和戰兵都能野戰,前者的戰鬥力比後者強,而且強很多,屬於精銳之中的精銳。)
第二階段是吳三桂時期的關寧軍,此時的關寧軍編製變為鎮標七營。
分彆是鎮標內丁營,鎮標左營,鎮標右營,鎮標中營,鎮標前營,鎮標後營以及鎮標大撥營。
鎮標內丁營屬於精銳之中的精銳,也是吳三桂的私人家丁。人數雖然不多,但戰力極其強悍。
吳三桂思考了很久,這才決定派巴克勇帶領鎮標中營的騎兵主力,並從其他營抽調一些騎兵前去宣府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