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以兵代賑,以工代賑(2 / 2)

李邦華將眾人的表情儘收眼底,他繼續平靜地說道:“攘外還是安內暫且不提,流賊屢剿不絕的最大原因是他們所到之處都有災民,無法平定建奴的原因也是無兵可用。”

“所以內閣打算放棄之前的以糧賑災之法,而是啟用新方法賑災。”

“新方法有兩種,一是以兵代賑,二是以工代賑。”

“除了山西,陝西,遼東和張獻忠竊據之地,其餘各地從上往下統計災情。災情分為三種情況,嚴重,較為嚴重,輕。”

“災情嚴重的地方急需糧食,所以用以兵代賑之法。由朝廷撥付銀兩從沒有災情的地方購糧,招募士兵的安家費和餉銀換成糧食送給其家人,幫助其度過災情。如此既能解決朝廷兵源,又能賑災撫民。“”

“災情較嚴重的地方有的缺糧,有的不太缺糧,以兵代賑和以工代賑並行。”

“李閣老,以工代賑讓百姓做什麼?修官道嗎?現在國庫的銀子本就不太富裕,陛下又免了全國一年的田賦和徭役,如果再大費周章用銀子修官道,就算有再多的銀子也不夠使啊!”戶科給事中言辭犀利的反問。

李邦華還是一臉的平靜,他開口說道:“非也!本官口中的工不是修官道,而是與兵有關。”

“兵?”

“對,募兵需要武器甲胄,朝廷可以讓災民製作武器。等他們製作好後,朝廷用錢購買。如此既能解決朝廷武器稀缺,又能給災民一口活路,一舉兩得。”

工科給事中站出來反駁:“李閣老此言差矣!朝廷所需的武器甲胄都有嚴格要求,經驗豐富的匠人方能製作合格,普通百姓根本做不到,也不會做。”

李邦華白了他一眼:“工部武器種類繁多,但使用量最大的是箭矢和長矛。箭矢裡箭杆,長矛的木棍製作起來並不是很難,讓府縣的匠人指導一二,就能造出合格的武器。”

“其餘的武器,甲胄,還是由工部負責製作。”

見沒人反駁,李邦華繼續說道:“在災情不嚴重的地方,使用以工代賑之法。道理我之前已經講過,就不再重複了。”

隨著李邦華拋出賑災的方法,朝堂上再次陷入討論。

戶部的官員齊齊看向戶部尚書方嶽貢,他們怕啊!

怕被派往各地賑災。

現在外麵這麼亂,保不齊就會死在路上。

方嶽貢被盯得後背發涼,於是站出來說道:“諸位同僚。內閣商議的賑災方法肯定需要人去執行,但具體讓誰去辦差還未商定,等一會再議此事。”.

文武百官們眨了眨眼睛,紛紛噤聲。

崇禎見時機成熟,開口問道:“眾卿,內閣擬定的賑災方法,你們以為如何?”

在場的大臣幾乎同時撇了撇嘴。

這是詢問嗎?

這是威脅!

但凡有誰不同意,皇帝和內閣肯定會派他去賑災。

為了不被皇帝惦記,這幫大臣們非常默契的回答道:“臣等以為可行。”

其實這個方法本身並沒有明顯紕漏,所以就算沒有這道威脅,大臣們還是會同意。

“那內閣就抓緊時間去辦吧!”崇禎一臉的淡定。

“臣等遵旨。”

李邦華領完旨後並沒有退下,而是再次拱手說道:“陛下,臣還有一事要奏。”

“準奏。”

“陛下雖然免了全國一年田賦,但各省,各府,各州之前都出現了賦稅欠繳,或者多征的情況。”

“臣以為應該趁著此次賑災的機會,將這兩件事梳理清楚,解決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