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不但沒有國旗,甚至連國旗的概念都沒有。
曆史上,第一麵能稱之為國旗的是清末時滿清的黃龍旗。
慈禧批準《北洋海軍章程》,規定大清國旗為長方形黃龍旗。
其實最早的國旗是商人從西洋帶回來的。
明朝自隆慶開關後,海上貿易十分繁榮。
當時的明朝商船發現,西洋那邊的商船上都掛著五顏六色的旗幟。
一番打聽後才明白,不同的旗幟代表了商船來自不同國家。
大明朝廷沒有官方的旗幟,大明商船為了表明身份,紛紛自製國旗。
由於大明國號的明有日月的意思,於是各種不同形狀、顏色的日月旗被懸掛在商船上。
不過這些旗幟隻在民間商船上流通,沒得到朝廷認可。
崇禎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麵對邱瑜的詢問,崇禎認真思考後回答道:“國旗...代表如朕親臨!”
在這個封建王朝時代,沒辦法解釋什麼是政治特色,什麼是曆史文化傳統。
他們聽不懂!
在這個時代,既想賦予國旗政治意義,又想讓國旗具有凝聚力,隻能用如朕親臨四個字來解釋。..
果不其然,當崇禎解釋完國旗的意思後,四位大臣立刻肅然起敬。
崇禎繼續解釋道:“這麵國旗在,就代表朕在。朕的意誌會烙印在國旗上,跟著將士們在前線廝殺。”
“陛下大才!”李邦華躬身施禮。
他是兵部尚書,掌管全國之兵。
當崇禎說出如朕親臨四個字後,李邦華瞬間明白了這麵旗幟,帶來的精神鼓舞作用有多大。
戰場上勝利和失敗有時候就差這一麵旗!
因為旗在,皇帝在!
範景文跟著施禮,他不但當過兵部尚書,還帶兵打過仗。
深諳其中的道理。
邱瑜和方嶽貢都是聰明人,很快反應過來,也跟著施禮。
“陛下,這麵旗打算交給誰?”李邦華問。
“誰...?”崇禎被李邦華的問題問愣了,“上至禁軍,下到邊軍,衛所兵,放哨兵,守備兵,甚至水師全都換上這種軍旗。”
“大明國旗所到之處,皆是明土!旗下之人,皆是明軍!”
“敢有對國旗不敬者,視為投敵叛國!”
四位大臣被崇禎說話時的語氣所感染,紛紛下跪:“吾皇萬歲!吾皇聖明!”
“眾卿平身。”
崇禎發泄完心中的情緒後,迅速恢複平靜。
就在這時,王承恩從外麵走了進來:“皇爺,刑部侍郎孟兆祥,大理寺卿淩義渠,左都禦史施邦耀在殿外求見。”
“說是陽武侯薛濂一案已經申請查明,特此前來向陛下彙報。”
內閣四位大臣對視一眼,非常知趣的後退半步,給三法司官員讓出了空間。
崇禎嗬嗬一笑。
三法司果然有趣,建奴前腳出關,他們後腳就結案。
果然都是大明朝的好官員!
“讓他們進來,朕要看看他們到底是怎麼結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