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雪白的紙上寫滿了字。
(明代造紙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以萬曆刊本所用的白棉紙為例,有紙白如玉之稱。)
寫完後,李邦華將讓人將紙遞過去並說道:“現在守衛徐州的士兵來自揚州府,守將也是揚州府的守將。本官現在將徐州一部分守軍的指揮權交給你,隻要不造反不強搶百姓,你可以讓他們做任何事。”
“看看老夫寫的公文有沒有問題。”
陳桂棟接過公文仔細查看。
上麵寫的十分清楚,徐州現有守軍三千二百名。李邦華以欽差的名義將其中一千二百人暫時劃入他的帳下,聽且隻聽他一個人的指揮。
剩下的兩千人繼續守衛徐州,受南京兵部轄製。
“閣老,這是何意?”陳桂棟大為不解。
“賑災,查賬,收稅,抓人,殺人!”李邦華平靜如水。
“可是賬本已經被燒了...”
“賬本燒了還有其他憑證,先從均平由帖查。”
明代均平由帖的功能與現代的繳稅通知單和完稅憑證有些相似。
征稅前各縣將均平由帖發給裡長,裡長再分發給各戶。
均平由帖一式三聯,上麵寫著該戶當年應該繳納賦稅的明細及總額。
該戶繳納賦稅後,裡長,縣裡負責征稅的官吏會在均平由帖上簽字蓋章。
簽字蓋章後,三份均平由帖一付縣,一付納戶,一付征輸者(一般是裡長)。
也就說是除了州縣的衙門裡有憑證外,裡長和百姓和手裡各有一份完稅憑證。
陳桂棟倒吸一口涼氣。
這顯然是一個大工程,可是朝廷還是做了,可見朝廷的決心有多大。
“閣老,如果沒有憑證又該如何?畢竟這東西隻是一個憑證,百姓們可能有遺失。”
李邦華冷笑一聲:“百姓可不會遺失這種東西,尤其是那些窮老百姓,他們生怕你們這些地方官重複收稅,所以會把均平由帖視若珍寶。”
“沒有均平由帖的人大概率拖欠了朝廷賦稅,就算真有遺失,也是少數,決定權在你。”
“查完均平由帖後根據賦稅總額倒查。”
“舉個例子,我朝十六年徐州向南京戶部繳納賦稅銀一萬兩。征收賦稅時你手下的吏各負責一片區域,他們分彆上交了多少錢,你那裡應該有記錄吧?”
“有,有!”陳桂棟連聲回答。
就算他忘了登記,縣裡的銀庫也有入庫記錄。
李邦華點頭後繼續說辦法。
陳桂棟起初有些迷糊,在李邦華的解釋下才明白過味來。
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一級一級往下查。
例如城東有三戶百姓,他們各有十畝地,應交賦稅的總額是三十兩(舉例子)。
其中甲不想交稅,官吏為了平賬會把三十兩賦稅銀平攤給乙和丙。看書菈
乙和丙每人交了十五兩銀子,官吏給他們每人一張十五兩銀子的均平由帖。
甲沒有交稅也就沒有均平由帖,需要追繳欠款。
如果有均平由帖,則說明負責收稅的官吏將多征的銀子貪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