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老夫並不會推卸責任,經查明後凡是官員的問題,一律嚴懲。可如果是當地士紳的問題,老夫也會像對待官員那樣對待它們。”
“有問題的排好隊一一上前來詢問,沒問題退到一旁!”
“另外還有一件大事宣布,朝廷打算聘用一批屢試不中的讀書人擔任督查使,監督地方官員,有興趣的可以留下來單獨谘詢。”
李邦華這番話很快被人傳遞出去。
考生們都驚呆了...
這是什麼意思?
有問題的都能找李邦華解決?而且朝廷打算聘用一批讀書人監督官員?
說是督查使,其實就是禦史!
大明朝的禦史權利很大,彆說聘用了,不給錢都行啊!
尤其是那些屢試不中的讀書人,他們空有一腔為國為民的熱血卻報國無門。
現在好了,機會來了!
有幾個老學究率先反應過來,他們推開人群往裡擠:“都讓一讓,讓一讓。”
其他人反應過來後迅速守住自己的位置,並說道:“彆擠,前麵都是人。”..
“我年紀大,讓我先來。”
“年紀大就回家躺著去,來這湊什麼熱鬨?”
“你這後生怎麼說話呢?懂不懂尊老愛幼?”老學究兩眼一瞪。
年輕人想了想,十分恭敬的說道:“您老彆踏馬擠了,再擠就揍您!”
老學究看著對方伸出來的拳頭,頓時沒了脾氣,隻能老老實實站在後麵排隊。
“這是朝廷使得障眼法,大家夥千瓦彆被騙了!”人群中有人拱火。
“對,咱們聯合起來想朝廷請願,要求罷免李邦華!”
周圍的考生迅速退向旁邊,將兩個喊話讀書人讓了出來。
有人鄙視道:“你們有事去前麵說,彆連累我們。”
“對啊,閣老說有事可以跟他老人家親自說,你們在這起什麼哄?”
李邦華假裝沒看到,一邊接待考生的谘詢一邊讓人維持秩序。
“都彆擠,都彆擠!凡是在場的考生都有機會擔任督查使!”
學生們激動不已,紛紛上前與李邦華近距離接觸。
畢竟他是內閣首輔,文臣之首。
考生們起初還控訴當地官員的種種不法行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控訴官員的人越來越少,谘詢如何當督查使的人越來越多。
李邦華的回答很有趣:“秋闈放榜的當天會告訴他們具體信息。”
整個谘詢過程從上午一直持續到傍晚才結束。
就這樣還有很多上年紀的老學究舍不得走。
“大人,快告訴我們督查使有什麼權利吧!我們都等不及了。”
“等不及也得等,這是朝廷的差事,兒戲不得。”官吏們回答。
“不要錢讓我當行不?”一個老學究突然說道。
其他人跟著開了竅,紛紛表示自己不要餉銀,隻要能讓他們擔任督查使就行。
李邦華看著這些比他小不了幾歲的讀書人,心中感歎不已。
科舉雖然給了下麵人上升的通道,可錄用的人還是太少了。
有些人究其一生也無法邁入官途。
不過科舉是公平的。
上到王宮貴胄,下到黎民百姓都得參加科舉才能入朝為官(這裡指文官)。
李邦華轉身對著欽差隊伍裡的官員說道:“貼出告示,就說今天,明天和後天,欽差隊伍都會在考場外接待考生的谘詢。”
“把他們的訴求記下來,隨後安排人一一核實處理。人手不夠就從南京國子監借,還不夠的話就從府學,州學,縣學借人。”
“借調過來的人飯管飽,另外還會按照士兵的標準發放行糧(出差補助)。”
“秋闈推遲到大後天,屆時還不參加者視為主動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