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遊牧部落的後勤問題(1 / 2)

曆代中原王朝,北上草原攻打遊牧部落都會遇到一個同樣的問題:後勤!

孫子兵法有雲,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打勝仗的前提是讓士兵和戰馬吃飽肚子,否則必敗!

蒙恬北擊匈奴時,關中運往前線的糧食大約是每兩百擔。

也就是說,每一百擔糧食隻有兩擔真正運到了前線,剩下的九十八擔糧食都在運輸途中被人畜吃掉了。

漢武帝北擊匈奴為什麼會耗空國庫?

因為戰馬吃的太多了!

戰馬和人一樣,需要吃飽且吃好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隻給戰馬喂草的話,戰馬的體力和爆發力都會出現問題。

所以在喂養戰馬會在草束裡添加小米,豆類,高粱等糧食,甚至還要在水裡麵還要加入少量食鹽。

漢代每匹戰馬每天會吃掉六人份的糧食!

直至公元前194年,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了有“牧草之王”美稱的苜蓿(屬豆科植物),戰馬消耗糧食的問題才有了些許緩解。

到了唐代,中原王朝的輜重問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得到了解決。

唐軍遠征時除了讓邊民運糧外,還會讓沿途各番邦會提供糧草。

其次隨軍作戰的唐協軍(仆從軍)多是遊牧部落出身,每次出動時自帶後勤並供養唐軍。

劉肇基身為軍人,對後勤輜重問題了如指掌。

他清了清嗓子站起來對著閻應元說道:“當年蒙古騎兵西征時的軍糧主要是奶疙瘩(奶酪)和肉乾,這兩樣東西重量輕且特彆抗餓。尤其是奶疙瘩,吃的時候不用生火,大大減輕了後勤輜重的壓力。”

(肉乾主要是風乾肉,由於沒有水分所以十分堅硬無法直接吃,吃的時候需要用開水煮泡。).

“其次蒙古騎兵一人多馬輪流騎行,且戰馬多為母馬。渴了用馬奶代替水,這樣大軍行軍時就不用燒水喝了,不但能做到隱蔽行軍,同時再次減輕了後勤壓力。”

“還有一點...”劉肇基伸出右手五根手指,“蒙古騎兵後麵跟著牧民和部落的牛羊,隻要有水有草,他們就能肆無忌憚地的向前推進。”

“冠軍侯霍去病孤軍深入以戰養戰的打法之所以能成功,一是膽子大戰法新穎出其不意;二是運氣好,遇到匈奴部落獲得了補給。當然,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聽完劉肇基的分析後,閻應元咽了口唾沫。

這種騎兵太可怕,怪不得能攻遼滅宋,橫掃世界!

“不對吧...”閻應元忽然說道:“蒙古騎兵雖然不吃糧食,他們的戰馬也不吃嗎?如果吃的話,又如何解決糧食問題?”

“吃!”劉肇基使勁點頭:“因為部落會隨軍出征,所以他們會把糧食分攤給其他馬匹和牛馱運。平攤下來後,每匹馱馬和每頭牛的負重非常低,不影響行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