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奪回同伴的屍體後可獲得其全部家產(包括妻妾)。
救回受傷的同伴可獲得其半數家產。
因為明軍是首功製度,功勞全憑敵人的腦袋數量。
有時候一場仗下來殺了不少人,可是打掃戰場時就是找不到敵人的屍體。
所以這種政策對明軍影響很大。
不過明軍也有撿漏的機會。
蒙古人會把屍體放到閒置馬匹的馬背上轉身逃跑。
由於顛簸的原因,有時候屍體會從馬背上掉下來,追擊的明軍就能割下屍體的腦袋回去領功勞,又稱“撿屍”。
當然這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
砰!
雙方距離五十步時,明軍騎兵的三眼銃開火了。
密集的彈雨帶著破空聲砸向蒙古騎兵。
前排穿甲騎兵承擔了大部分傷害,並給其他騎兵創造了放箭的機會。
嗡!
數不清的箭矢騰空而起,在空中劃出無數道完美的拋物線落入明軍陣中。
鋒利的箭矢射在地上,入地數寸。落在士兵和戰馬的甲胄上,發出沉悶的撞擊聲。
這種拋射箭不求準度也不要求有多高的傷害,隻要讓對方感受到壓迫感就行。
看著遮天蔽日的箭矢,明軍雖然有甲胄護身,但軍陣還是出現了些許晃動。
箭雨落儘,雙方的距離不足十五步。
“放箭!”
“放箭!”
雙方將領同時怒吼,並把軍令傳達給了扛旗兵。
雙方騎兵開始自由射擊。
蒙古騎兵邊放箭邊後退,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引誘明軍追擊。
明軍追了十幾步後便停止了追擊,回到之前的位置重新集結陣型。
蒙古人見狀再次發起衝鋒,明軍還是用老辦法進行還擊。
如此反複三次後,蒙古人率先扛不住了。
在明軍犀利的火器攻勢下,他們每衝鋒一次就會損失不少人。
反觀明軍,除了有幾個倒黴蛋被箭矢射中了甲胄縫隙,剩下的人基本沒有傷亡。
“章京大人,這樣打下去咱們的傷亡太大了,得換戰術!”一個蒙古將領來到領兵的管旗章京圖台麵前說道。
管旗章京是外藩蒙古的一個職位。
漠南蒙古諸部投降建奴後除了少部分人被劃入八旗蒙古外,剩下大部分都被劃分為外藩蒙古。
外藩蒙古的編製和八旗蒙古類似。
每旗最高首領為劄薩克(旗主),掌一旗之政令可世襲。
劄薩克下麵是協理台吉(每旗二到四人),再往後是管旗章京(一人)——副章京(兩人)——參領——佐領——驍騎校——什長。
一臉絡腮胡子的圖台看著麵前的陣仗後大手一揮:“傳令各部,用裹陣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