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爵位有兩種。
一種是宗室爵位
有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等。
另一種是功臣外戚爵位。
大明立國之初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
後廢除子、男爵位,隻保留公、侯、伯三等。
功臣外戚爵位也有兩種類型,一種能世襲(有世券),一種不能世襲(沒有世券)。
功爵大部分都能世襲,戚爵基本都不能世襲。
能不能世襲要看軍功大小,且以軍功封爵的世襲爵位隻能傳給健全的後代,不能傳給有殘疾的後代。
外戚可獲得爵位的人有駙馬本人,皇後、皇太後、太皇太後的父兄。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可獲得爵位:衍聖公的後代。
崇禎確實要給秦良玉爵位,所以當兵部左侍郎王家彥提出建議時他輕輕點了下頭。
兵部左侍郎王家彥率接著說道:“以秦良玉的功勞,臣以為可賜其侯爵。”
這一下朝堂上炸開了鍋。
自古男尊女卑,給女性封爵帶來的爭議可想而知。
都察院的禦史們率先發難,有人拱手出列:“不妥,秦良玉乃一介女流,更是石柱土司,不應封爵。就算封爵也不應封侯爵,應該像對待黃得功,吳三桂,唐通等人那般,賜伯爵足矣。”
禦史們此舉不是瞧不起秦良玉,而是提醒崇禎做好平衡。
李自成進犯京師時,崇禎為了讓將領們進京勤王大肆封爵。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封左良玉為寧南伯,封唐通為定西伯,封黃得功為靖南伯。
這些人裡麵唐通第一個來,吳三桂第二個到。
不管他們起沒起到作用,勤王的功勞卻是占下了。
收複河山功勞大,勤王的功勞同樣不小。
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無法做好平衡,其他將領很容易出現叛逆心理。
表麵上看不出來,等到打仗時才會顯現。
“臣附議。”
“臣也附議。”
有了禦史們的提醒,滿朝文武同時冷靜下來不再說話。
內閣次輔範景文拱手出列,他對著禦史們說道:“諸位,女流之輩怎麼了?武則天是女流之輩吧?昔日盛唐時她改元稱帝,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女帝。”
“女人封爵自古有之,隻不過時間太久遠,遠到需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漢朝。”
大臣們見狀紛紛屏息凝視,露出一副很認真的表情。
崇禎也被範景文的話勾起了興趣,目不轉睛地看著他。
範景文輕咳一聲接著說道:“縱觀古今史書,被封爵的女人有四個。分彆是魯侯底氏,陰安侯無名氏,臨光侯呂氏,酂侯同。”
魯侯底氏是西漢開國功臣奚涓之母,奚涓死後無子,劉邦將魯侯爵位轉授其母。
陰安侯無名氏是劉邦的二嫂。
臨光侯呂氏是呂後的妹妹。
酂侯同是蕭何的夫人,漢書蕭何傳中隻記載了一個同字,不知是名還是姓。
“大漢乃中原正統之王朝,彼時能封女人爵位,此時為何不能封?難道大明的胸襟還不如一千多年前的大漢?”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同時噤聲。
禦史們也低下頭,不再反對。
怎麼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