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轉移矛盾(1 / 2)

夏完淳躬身施禮來到夏允彝身邊低聲解釋起來。

事情並沒有想象中複雜,但是也不簡單。

東廠提督王之心開礦的地方叫大東村,大東村部分村民自願將土地投獻給徐一範的徐府。

土地投獻給徐府後,徐府和百姓雙贏。

徐府擁有土地的所有權,可以收租。

百姓擁有土地的經營權,比自己的地收成多。

你沒看錯,種彆人的地比種自己的地劃算!

這也是百姓投獻土地的根本原因。

百姓為什麼投獻土地?

為了不被多征稅和加派徭役。

尤其是徭役,地方官征收徭役時既沒有標準,也沒有上限。

缺錢了就向百姓征發徭役。

又稱亂攤派!

但是

地方官攤派時秉承一個原則:隻向老百姓攤派,不向官戶(家中有人當官)攤派。

一是官戶有徭役優免政策,二是惹急了官戶,官員會上書彈劾導致東窗事發。

為了不必要的麻煩,地方官會在攤派徭役時自動忽略官戶和租種官戶田地的佃戶。

(百姓把田投獻給藩王勳貴也有這個原因。)

《士民說》裡有一句話闡述了當時的情況:民間二十畝土產,不得一襴袍,則裡役立碎。

意思是如果沒有官戶的背景,普通百姓很容易破產。

舉個例子。

百姓甲有五十畝田,每年的收成是三十兩銀子。由於有各種苛捐雜稅,最終收成隻有二兩銀子甚至更少。

把田投獻給官戶後,每年的收成還是三十兩。

但是

他隻需給官戶交十五兩銀子的地租,再向朝廷交一兩銀子的賦稅,剩下全是收成。

官戶什麼都不乾就能收租,百姓雖然沒了田地的產權,收成卻多了。

堪稱雙贏的買賣!

夏允彝皺著眉問:“那麼徐府到底有沒有霸占民田的行為?”

“有!”夏完淳使勁點頭,“在吃到田租的甜頭後,徐府大肆買田。無論對方願不願意投獻,他們都強行低價把田買過來。”

“不對呀!”夏允彝很是疑惑:“既然是雙贏的事,百姓們為何狀告他霸占民田?”

夏完淳隔著牆向北方看了一眼,畢恭畢敬的說道:“換做之前,百姓們肯定不會告發。”

“但陛下在吏治方麵的變革起了作用。尤其是聘請屢試不中的讀書人擔任督查使,在他們的監督下,地方官員不敢輕易攤派徭役,更不敢厚此薄彼。”

“種種因素影響下,朝廷的賦稅、地方的徭役趨於正常。百姓們發現當佃戶的收成不如種自己地的收成高,所以投獻田地的百姓想把地贖回去,被霸占田地的百姓也想把地要回去。”

“徐府死活不同意,於是有了開礦案。”

原來是這樣——

聽完夏完淳的解釋後,夏允彝的思路終於清晰。

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後,他突然打了個寒顫。

大明朝一直存在矛盾。

之前矛盾的雙方是官府和百姓。

官府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為了增加收入,他們選擇投靠士紳。

現在變了。

矛盾的主體變成了士紳和百姓。

士紳想繼續收田租,而百姓為了增加收入想把原本屬於他們的田要回去。

雙方開始爭鬥!

想到這,他也忍不住隔著牆向北方看了一眼。

轉移矛盾!

大明朝的皇帝竟然用這種方法轉移了矛盾。

士紳為什麼能對抗朝廷?

因為百姓和朝廷有矛盾,士紳利用這個矛盾裹挾著百姓一起對抗朝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