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大部分貨幣改革的本質都是掠奪民間財富,所以實施起來困難很大。
以篡漢的王莽為例,他在位期間進行了四次貨幣改革。
最終均以失敗告終。
尤其是始建國元年(王莽新朝第一個年號)的貨幣改革,失敗到不能再失敗。
當時他廢除了漢朝的五銖錢和第一次貨幣改革推出的刀幣,改為金、銀、龜、貝、銅等材質做成的二十八種貨幣。
貨幣種類多,互相換算麻煩,流通的難度而知。
民間為了便利,繼續使用漢朝的五銖錢。
王莽為此下令禁舊幣,甚至禁銅、碳,凡是家中有銅碳者一律叛私鑄錢幣罪,五家連坐。
然而,即便在這種高壓態勢下,新幣還是推行失敗。
很多時候,有些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正因為有這些失敗的案例,崇禎才沒有發行紙幣而是推出了銀幣。
老百姓認的銀子嗎?
他們認死理!
死理就是除了銀子外,其他的都白扯。
大明朝這次貨幣改革本質上也是掠奪民間財富。
不同以往的是,其他朝代的貨幣改革是掠之於民,而崇禎的改革是掠之於商人,士紳等有錢人。.
究其原因是大部分銀子都被這些人攥在手裡,百姓手裡的銀子屈指可數。
想要完成推行新貨幣的任務,必須和當地商人士紳打一場不流血的戰爭。
“打仗”就要用人,該派誰去執行陝西的貨幣改製呢?
送走範景文後,崇禎坐在乾清宮的龍椅上冥思苦想。
此事關係體大,不能出任何差錯。
“王承恩...”崇禎想了半天也沒思緒,抬頭看向身旁。
“奴婢在。”王承恩俯下身子,側耳傾聽。
“幫朕找一個人。”
“皇爺想找什麼人?打算讓他乾什麼?”王承恩問。
“找一個全能的人,讓他去陝西的大明錢莊主持大局。”崇禎緩緩說道。
“全能?”王承恩對這個詞沒什麼概念。
崇禎頓了頓接著說道:“首先此人要見過大世麵,且足夠忠誠。這裡的忠誠不是忠於朝廷,而是忠於朕。”
“其次要足夠奸詐卻不是很貪財,不夠奸詐對付不了關中的士紳,太貪財會擾亂貨幣改製的局麵。”
“最後一點,大明錢莊不是朝廷的錢莊,而是朕的錢莊,所以此人必須是錦衣衛或者東廠的太監。”
這...
王承恩犯了難。
如果隻有前麵兩條,王承恩多了找不出來,三四十個還是能的。.
但是加上最後一條,之前的備選人員全部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