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匈奴南下了(1 / 2)

漠北疆場 越小峰 3105 字 9個月前

第 16 章 匈奴南下了

醒過來的人看到越峰和韓雪渾身是血的站在他們中間,立馬就驚慌起來。想叫醒旁邊的夥伴,可是要伸手是時候才發現自己被綁住了。

隻得用嘴叫“快起來,快起來。”叫喊聲越來越多,醒來的人也越來越多。當所有人都醒來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一個可悲的事情,那就是自己一方所有的人都被抓捆綁了。而越峰則笑盈盈的看著這些人,看著他們驚慌失措的表情。

過了一會兒才問到“你們這裡麵誰是頭?”所有的人聽到越峰這樣問,都在拚命的搖頭表示不知道。

越峰還是笑盈盈的“都不願意說是吧?那我就把你們之中最小的一個殺掉,一個小時不說,我就殺一個,一直殺到你們說為止,要是一直沒人說,我就把你們全部殺完。反正我現在沒有事情打發時間了,這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說完越峰還作勢要找最小的人的樣子。最終在越峰的心裡戰之下,有個稍微大一點的男孩站了出來。

越峰高興的點點頭“這才對嘛,何必浪費我們的時間呢?現在我問什麼你就回答什麼,知道了嗎?”

那男孩點頭。越峰問到“你們是什麼人?怎麼會出現在這裡的?”

那男孩很誠實的回答“我們都是上郡人士,因為匈奴人南下逃跑到這裡的。”當男孩說出匈奴人的時候,越峰的腦袋嗡的一下就陷入了對曆史的長遠回憶。

按《 史記》,匈奴人的先祖是 夏王朝遺民,西遷過程中融合了 月氏、 樓蘭、 烏孫、 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的白種人。“匈奴,其先夏後氏之苗裔,曰 淳維( 獯鬻、 熏育)。唐虞以上有 山戎、 獫允、 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

《 山海經大荒北經》稱 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 黃帝。《 史記索隱》引 張晏的話說“淳維(熏育、獯鬻)以殷時奔北邊。”意即夏的後裔淳維(獯鬻、熏育)在殷商時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了匈奴。( 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淳維又作熏育、獯鬻、熏粥、葷粥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即是中國所稱的匈奴。)

部分學者根據《史記》記載的後半段文字,認為匈奴原是山戎、獫狁、葷粥。王國維在《 鬼方昆夷 獫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係統的概括,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 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以滅夷月氏,儘斬殺降下定之。 樓蘭、 烏孫、 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並為一家,北州以定。”

還有一說,把 鬼戎、義渠、燕京、餘無、 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為匈奴。至漢代,“匈奴稍強,蠶食諸侯,故破走 月氏,因兵威,徙小國,引弓之民,並為一家,”即匈奴統一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從此,匈奴又自稱 胡人,或“ 天之驕子”,“單於遣使遺漢書雲‘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

匈奴在我國北方活躍了幾百年,同中原王朝連年爭戰,對中國曆史產生過重要影響。公元1世紀後,匈奴分為南北兩支,南匈奴人居內地,後來逐漸和漢民族融合。北匈奴在漢武帝大規模進擊之下,兵敗西遁,但他們究竟逃往何處,是個長期不為人知的問題。

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而且還是在北方,越峰在心裡還是有去匈奴見識一下的瘋狂想法的。但是現在,突然就聽見這個民族的時候,而且有可能就離自己不遠的時候,越峰就有點發愣了。因為這個民族,曾在中國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