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離開之後,黎沫也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家裡。
說是家,實際上是一座隻有兩間屋子的平房,裡麵堆滿了雜物。
外麵還有一間矮舊破漏風的屋子。
像是用紅磚隨意搭建成的,上麵蓋著塑料的遮棚布。
黎沫看了一眼,就知道這間屋子肯定不能夠遮風避雨,也不知道是拿來乾什麼的。
她在旁邊轉悠了一圈,也沒有看見養雞養鴨的地方,頓時便微蹙了一下眉頭。
按理說,這樣的家庭,不可能缺少了這樣的地方,畢竟雞鴨可是平時的食物來源,甚至是收入來源。
除非,原主家連買一隻小雞小鴨的錢,都出不起。
可像原主這樣的困難家庭,自然有國家出錢幫忙啊,會有困難補助金下來。
黎沫仔細的想了一下,發現原主的記憶裡,根本沒有半點類似的記憶。
好吧,可能原主的年齡太小了,對這些沒有什麼概念。
黎沫想了想,準備晚點去村委會問問,畢竟總不能夠一直問彆人要飯吃。
今天於大娘的話雖然不太好聽,但是也的確在理。
原主雖然年紀小,家裡還有一個不良於行的爺爺,但是這不是她隨便問彆人要飯吃的理由。
彆人的家裡也是要過日子的,不能夠把彆人的善良當作是理所當然。
彆人給,那是情分,不給,也情有可原。
黎沫想了想,自己回到屋裡,拿了一本泛黃的筆記本出來,在上麵仔仔細細的寫下了——
“xxxx年xx月xx日,於大娘救濟一碗米飯。”
“xxxx年xx月xx日,顧大爺給了我一條魚。”
……
她一一把原主記憶裡幫助過她的人給列出來,等到她改善了生活之後,就把這些給人還上。
有道是,滴水之恩,將湧泉相報。
黎沫一直都是這麼恩怨分明的。
欠了她的人,她肯定會討回來。
欠了彆人的,她也會及時還回去。
前世,她也是被國家救濟過來的,因此,一成年,她就加入了國家的科研小組,以自己的能力,為國家增添光彩。
因為她知道,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不管那些幫她的人,嘴上說得再難聽,但是對方的行動,才是最重要的,難道不是嗎?
原主爺爺斷腿的這段時間,多虧了他們的救濟,原主和爺爺才能夠饑一頓飽一頓的過來。
黎沫將這些記下之後,就把這個小本子收了起來。
忽然,她感覺到自己摸到的小本子的封皮有些硬。
她愣了一下,又把小本子給攤開,仔仔細細的在封皮上摸索了一下,隨後在一個硬硬的地方,找到了一張折疊好的小紙條。
“xxxx年xx月xx日,牟順良借黎大年一萬五千元,茲立下借條為據。”
上麵的借款人處,仔仔細細的寫上了黎大年的名字,上麵還蓋著兩個手印。
等等,兩個手印?
黎沫仔細的看著那張借條的內容,隨後又看向了那僅有一個人的落名以及那兩個手印。
兩個手印,也就是說,這是有兩個人認定的,但是為什麼偏偏隻有黎大年一個人的名字?
黎大年,正是黎沫的爺爺。
而此刻,這字條上,寫的是,牟順良借了黎大年一萬五千塊。
而這張字條,則在黎大年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