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鏡子的製作(2 / 2)

製作玻璃除了碳酸鉀,其他材料可以說應有儘有,但草木灰提煉碳酸鉀量就不多了,玻璃球不是胡湘的目的,鏡子和實驗玻璃器皿才是胡湘最關心的。

於是胡湘說道:“胡伯父,還有些玻璃,不過這些玻璃還有更大的用處,所以我才讓李道長留下的,製作玻璃有個藥引短缺了,得到藥引後,李道長就馬上煉製,”

“三郎,我知道,以前李道長說此物要多少有多少,我也把話吹出去了,胡家做生意從不失信於人的,李道長你也得儘快給我吹出來,”胡管家說道。

吹!胡湘頭腦一閃,吹糖人,在後世廟會上,胡湘經常看到吹糖人,用根管子把糖漿吹捏成各種形狀,糖結晶了也是晶體狀,感覺和玻璃一樣,玻璃融化了,也應該能吹成各種形狀。

“李道長,我想到了,吹!”胡湘興奮道,又對阿貴道“阿貴拿根鐵管子,”

於是胡湘讓阿貴把玻璃又重新加熱到液態,用鐵管取出後,往鐵管吹氣,玻璃液膨脹了,一個中空的玻璃瓶出現了。

胡管家兩眼放光說道“三郎,要是製成瓶子和酒壺,則比銀壺價值高啊!”

胡湘又讓阿貴和一個工匠,反複試驗吹玻璃,體驗它的性質,發現熱熔態玻璃瓶在爐子裡可剪開,平鋪到平麵磨具上,可製成平麵玻璃。

於是胡湘叫李道長拿來錫,和水銀。

古代已經發現錫這個金屬了,青銅器就是煉銅的時候加入錫才成的青銅器。

水銀,古代煉丹人也早發現了,把朱砂加熱,汞就分離出來了,冷卻下來就是液體,因為常溫下水銀是銀色液體狀,古人稱為水銀,是劇毒物質,古人有時候給人罐水銀製死,前幾天李岩用朱砂製作了些水銀。

胡湘讓讓阿貴把錫融化(錫的熔點很低,後世修電子元件用的錫焊就是錫),然後製成錫箔,貼在玻璃上麵,把水銀均勻倒在上麵,則水銀逐漸把錫溶解,變成黏稠的銀白色液體,緊緊的貼在在玻璃上麵。

水銀能溶解各種金屬,這個化學現象,古代早發現了,叫汞齊法,齊就是合金的意思。古代的鍍銀和鍍金就是利用汞的特性,把金和銀鍍在物體或者鐵器表麵。

“胡公子,你這是製作何物,”李道長問道。

“李道長,胡伯父,這是鏡子製作之法,這樣製作的鏡子比銅鏡清晰多了,”胡湘說道。

“真能製作出鏡子,比銅鏡清晰,”李道長道。

“玻璃是不是很透明,如果後麵鍍錫後,就不透明了,就能照人了,平時水盆盛水後,照人,不就是這個道理”胡湘解說道。

“要是真能製作比銅鏡清晰的鏡子,那胡家就能掙大筆的錢了,”胡管家說道。

鏡子要是能製作出來,必能掙大筆的錢,因為這個時代銅鏡也很貴的。

在玻璃的製作曆史上,有過這樣個故事。

1508年,意大利威尼斯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終於研製成功了實用的玻璃鏡子。他們先把錫箔貼在玻璃麵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溶解錫後形成了一層稱為“錫汞齊”的合金,黏附在玻璃表麵,成為了真正的玻璃鏡子。

威尼斯的鏡子轟動了歐洲,成為一種非常時髦的東西,歐洲的王公貴族、闊佬顯要們都爭先恐後地搶購。1600年,法國王後瑪麗·德·美第西斯結婚的時候,威尼斯國王送了一麵小小的玻璃鏡作為賀禮,這在當時算非常珍貴的禮物,它的價值高達15萬法郎!

威尼斯人為了封鎖製作工藝,不允許工匠外出,把工廠安排在島上,威尼斯畢竟是小國,法國國王安排人綁架了幾個威尼斯的技師回去,才把技術學到手,威尼斯的發財夢於是破碎了。也不敢找法國索要專利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