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老魯鐵匠告知,火器樣機製作成功了。
胡湘興奮的拿起樣機,和後世胡湘影視劇看到一模一樣,不過還顯得粗糙。
胡湘壓下擊錘,轉輪隨之轉動下,扣動扳機,擊錘擊發,槍管是鉚焊到槍身上,下麵還有個退彈杆,這個轉輪是甩不出來的,其實經典m1873轉輪也是左甩不出來,上子彈是轉動轉輪,一顆顆塞到裡麵。
彈巢為什麼每次都能對準槍管,那是因為轉輪外圓上麵有6個凹槽,每次轉動彈巢,帶動定位銷,進入凹槽,就能對準槍管了,這是琢磨很長時間才想到的。
老魯鐵匠給胡湘說,轉輪六個彈巢,特彆難鑽削,這個胡湘當然知道,因為是六個孔,要均勻,還要保證精度。
現在的彈巢是青銅製作的,其實轉輪手槍上麵好多部件都是青銅製作的。
子彈早打造好的,特彆簡單。
不是後世的全金屬子彈模樣,就是一個彈殼底,在凸出一個圓邊,底部有圓的凹槽,那是放底火用的,凹槽底,還有個傳火孔,
不過也沒有打造多少,就是為了試驗用的。
用紙卷了藥筒,裡麵放黑火藥,套在彈殼上。
其實最開始的轉輪手槍,也不是定裝金屬子彈,當時是把火藥直接填充在彈巢裡麵,在壓上鉛彈球,彈巢前麵在安裝個火冒。
早期的柯爾特1835設計製造的轉輪手槍,當時的轉輪還不是通透式轉輪,也不是靠擊錘聯動轉輪旋轉,需要手動,安裝火藥也和前膛火藥一樣。
子彈的底火是前幾天製作出來了。
有水銀,硝酸,乙醇,那子彈底火雷酸汞(h2,是一種呈白色或灰色的晶體),就能製做出來,而且多次試驗,降低它的敏感度,在合適的撞擊力度下才能爆炸,放在一個銅冒裡,就成了底火,壓到彈殼底。
具體製作過程就不講解了,很簡單的化學反應,隻要多做幾次實驗,底火就成功了。
曆史上,雷酸汞是在蒸汽革命前,1799年,ec霍華德製造出,到了1814年,雷酸汞開始才被用於製造火帽,雷酸汞成為最早被人們發現的起爆藥。
很多穿越小說說化學需要配套工業,都是沒有明白化學曆史,也不懂中學化學。
還有燧發槍之所以在兩個世紀沒有進步,就是因為沒有發現底火,而且發現底火了,也一直沒有進一步應用,中間走了很多的彎路。
晚上時候,胡父、大哥、二哥,胡湘、老魯鐵匠、李岩,來到胡家的一個地窖裡,是以前存菜用的。
眾人看到這個樣機模型都比較奇怪,二哥更是疑惑問道,這個東西能殺人。
一切等試驗吧,胡湘知道,因為古人都沒有見過轉輪手槍,體會不到他的威力。
把子彈壓上後,老魯鐵匠扣動扳機。
“啪”的一聲,槍管冒出白煙,壓下擊錘,又啪的一聲,連續,打響了6下,還好沒有啞火的,
然後,老魯又退彈殼,把子彈壓進去,又打響。
老魯也不知道火器是這樣用的,發射完,冒出白煙,也才知道是這樣用的,也震驚!
因為燧發槍老魯都已很熟練,也知道安裝火藥需要時間,這個可以連續發射,所以一口氣連發了,也好讓主人好看看它的威力。
大哥、二哥皆目瞪口呆!
都見識過燧發槍了,也看得出燧發槍打完,在安裝火藥需要時間,而這火器可以連續發射,要是有了這火器,那不成了天兵天將,天下誰能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