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打頂,波爾多液(2 / 2)

“棉花都長的旺盛吧,”胡湘問道。

“有的地塊葉子上麵有很多黑斑,”一個仆人說道。

“那個地塊,帶我去看看,”胡湘說道。

於是胡湘來到了那個棉田,確實這個地塊麵葉有黑斑,不修剪時候還不看不出來,修剪後,就顯的多了,肯定是病蟲害。

這時代可沒有農藥,用什麼殺菌呢!

走到家的時候,胡湘終於想起來了,這個簡單的殺菌的藥液,怎麼就想不到呢。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波爾多液,後世一個很簡單的殺菌藥液,膽礬(五水硫酸銅)和石灰水(氫氧化鈣)的混合,就是波爾多液。

胡湘不但在初中化學做過這個實驗。

而且胡湘小時候可沒少在地裡給果樹打這個農藥,那時候通俗叫法,打藍礬。

這還有個故事。

法國的波爾多盛產葡萄,所以“波爾多葡萄酒”馳名天下。

但在1878年,名為“黴葉病”的植物病害狂掃波爾多城,許多葡萄園很快變得枝葉凋零,麵臨危機。園主們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

一位細心的大學植物學教授米拉德卻發現了怪事,公路旁的葡萄樹鬱鬱蔥蔥,絲毫未受到黴葉病的傷害。經過觀察發現這些葡萄樹從葉到莖都灑了一些藍白相間的東西,經打聽,才知是園主為防饞嘴的過路人偷吃而灑的“毒藥”,由熟石灰與硫酸銅溶液混合配製而成。於是米拉德在杜紮克酒莊進行了試驗,發現這的確是對付黴葉病的好農藥,並在1885年將他的發現公之於眾,並推薦使用波爾多液來對抗“黴葉病”。從此,波爾多地區又變成了“葡萄園世界”。同時這種農藥以“波爾多液”命名,廣泛流傳於世界。

該農藥的化學原理是熟石灰與硫酸銅起化學反應,生成堿式硫酸銅,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

其實波爾多液本身並沒有殺菌作用,當它噴灑在植物表麵時,由於其粘著性而被吸附在作物表麵。而植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分泌出酸性液體,加上細菌在入侵植物細胞時分泌的酸性物質,使波爾多液中少量的堿式硫酸銅轉化為可溶的硫酸銅,從而產生少量銅離子(cu2+),cu2+進入病菌細胞後,使細胞中的蛋白質凝固。同時cu2+還能破壞其細胞中某種酶,因而使細菌體中代謝作用不能正常進行。在這兩種作用的影響下,即能使細菌中毒死亡。

製作原理cuso?+h)?=caso?+cu(oh)?↓

h)?+2cuso?=caso?+cu?(oh)?so4↓

離子反應方程式cu2+ + so42- +ca2++ 2(oh)- =cu(oh)2↓+caso4

生成cu(oh)?就沒有了銅離子,失去了殺菌效果。

而且這個藥液配置還有很多注意事項。

小時候配製藍礬,胡湘沒少受父母訓斥。

1、配製容器不能用金屬器皿,銅比較很活潑,其他金屬會把銅置換出來的。

2、陰雨天、霧天、早晨露水未乾時均不能使用,而且天熱的時候也不能噴灑,以免發生藥害。

3、不能先配成濃縮的波爾多液再加水稀釋。一次配成的波爾多液是膠懸體,相對比較的穩定,若再加水則會形成沉澱或結晶而影響質量,易造成藥害。

4、不能將石灰乳倒入稀硫酸銅中,這樣配成的波爾多液極不穩定,易出現沉澱。

5、不能將濃硫酸銅倒入石灰水中,這樣配成的波爾多液不穩定、質量差。

胡湘叫來幾個仆人,告訴他們製作方式,不過這個時代沒有噴霧機,那隻能用銅片鑽很多小眼,固定在茶壺嘴上,噴灑了。

這噴灑的效率,和後世差幾條街,看來以後得製作打農藥的噴霧機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